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润饮料净利预降,卖水生意遇冷,非水饮料能否成新增长点?

   时间:2025-07-31 00:08:36 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港股市场近期风云变幻,尤其是消费板块表现尤为动荡。其中,去年十月才在港交所挂牌的华润饮料(HK2460),其母公司为知名饮用水品牌怡宝。7月28日,该公司股价突然出现大幅下跌,单日暴跌13.08%,较发行价14.5港元已累计下滑22%,市值大幅缩水。

此次股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源自华润饮料7月25日发布的半年度盈利预警。预警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滑20%至30%。这一消息与同期机构普遍看好农夫山泉业绩预增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市场对华润饮料的短期业绩承压感到担忧,同时也引发了对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战略转型有效性的更深层思考。

华润饮料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的增加。为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司在上半年增加了营销资源投入、调整了产品组合,并逐步推动渠道调整,这些措施对利润表现产生了阶段性影响。然而,深入分析其财报细节与行业背景后不难发现,“主动调整”的背后,实则是对行业“被动内卷”的应激反应。

当前,中国包装水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包装水市场规模约为2460亿元,但行业增速已从2019年的双位数降至4.2%,告别了高速增长期。在存量市场中,几大龙头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成为最直接的竞争手段。农夫山泉推出的1元以下绿瓶纯净水,直接冲击了华润饮料怡宝品牌的核心价格带。同时,娃哈哈、康师傅等竞争对手也同步跟进低价策略,而百岁山则以天然矿泉水为差异化卖点,试图从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华润饮料的包装水业务受到明显冲击。尽管2024年其包装水零售额同比增长4.5%,跑赢了同期包装水市场2.5%的增速,但其对应包装水收入却下滑了2.6%,这是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小规格瓶装水(容量<1L)收入同比减少8.9%至70.28亿元,而中大规格瓶装水(1L-15L)收入则逆势增长8.6%至46.07亿元,部分抵消了小规格产品的下滑。

为了应对市场份额的流失,华润饮料在2025年上半年增加了营销资源投入,从春节与中国国家队联名推出广告,到在广东电视台高频次露出,再到线下渠道的促销补贴,营销费用显著上升。同时,公司还推动了产品结构的调整,试图通过发展“非水饮料”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然而,新业务的培育需要时间与成本,从研发、生产到渠道铺货均需前期投入,且由于饮料行业“渠道为王”,新品的终端渗透需依赖大量地推与促销,进一步推高了销售费用。

华润饮料的渠道变革也带来了短期阵痛。公司长期以传统经销商为主(占比超70%),但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向便利店、电商转移,2025年公司启动了“渠道精细化改革”,减少低效经销商数量,增加直营与电商渠道占比。这一过程中,经销商调整导致部分区域供货不稳定,直营渠道的前期投入拉高了成本,而电商渠道的价格透明化又压缩了利润空间。

面对这些挑战,华润饮料并未坐以待毙。在加大营销力度的同时,公司密集推出了多款新品,试图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非水饮料的突围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尽管中国瓶装饮料市场规模超过5300亿元,是包装水市场的近两倍,且无糖茶、功能性饮料、中式养生水等细分赛道火爆,但这一领域早已站满了玩家,竞争异常激烈。

华润饮料在饮料市场的布局始于2011年,目前拥有多款茶饮料、果汁饮料品牌以及咖啡和运动饮料单品。然而,截至2024年其饮料板块仅占营收的10%。因此,在第二增长曲线的布局上,华润饮料需要突破的局限很多。包括渠道短板、品牌认知的局限以及供应链的协同难题等。

尽管如此,进入2025年后,华润饮料仍然在产品端密集推出新品,覆盖了包装水、运动饮料、草本茶、即饮咖啡、无糖茶等多个品类。这些新品的推出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短期的盈利压力,而长期表现仍需市场持续检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