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近日宣布,为旗下明星产品“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引入新基金经理陆文凯,与现任基金经理翟相栋携手管理。这一消息迅速在市场上引发了关于“招商基金痛失良将”的猜测。
翟相栋近年来在公募市场上崭露头角,以其卓越的业绩赢得了广泛关注。截至2025年5月底,他管理的基金在过去三年内的业绩高达69.26%,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99%,甚至在百亿基金经理中独占鳌头。自2022年4月接手“招商优势企业混合”以来,翟相栋凭借精准的投资眼光,将这只一度濒临清盘的基金规模推升至百亿元大关。特别是在2023年和2024年,他分别实现了27.25%和30.16%的年度正收益,这在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翟相栋对芯片、信创等成长赛道的精准把握,使他被誉为“偏右侧的景气产业趋势选手”,并赢得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截至2024年底,其管理的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一度高达七成。
然而,新任基金经理陆文凯的投资风格与翟相栋截然不同。从过往的季报和持仓来看,翟相栋倾向于采取“高赔率配置策略”,专注于TMT等高成长行业;而陆文凯则更注重“均值回归”,偏好在周期底部布局,风格更偏向左侧的估值优选,持仓也相对更为均衡分散。
这种风格的差异使得两人的“共管”显得颇为微妙。数据显示,在2024年底和2024年中期的报告中,两人的十大重仓股竟无一重合。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次增聘更像是为保证基金在核心经理离任后的平稳过渡而进行的“风格对冲”安排。
事实上,招商基金近年来的人事变动颇为频繁,核心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备受质疑。W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至今,公司已有超过10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固收领域的领军人物马龙、权益老将贾成东、苏燕青、王岩等。与此同时,公司又大量新聘了近22位基金经理,其中不乏经验尚浅的新人。这种“新人换老将”的做法,引发了市场对其投研文化传承和长期业绩稳定性的担忧。
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背后,是招商基金权益投资领域持续的业绩疲软。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间,招商基金旗下的权益类产品累计亏损高达553亿元。主动权益规模从2021年的2788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1841亿元。公司旗下有57只基金产品自成立以来出现亏损,超21只产品累计跌幅超过30%。
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基金经理的变更与离职,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理性的应对机制。投资者应更多地关注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实力、资产配置以及市场走势等因素,而非仅仅盯住某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去留。毕竟,在资管行业,新陈代谢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在变化中寻找机遇,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