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的负责人深入阐述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税收改革与发展的显著成就。会上,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生动描绘了我国税收事业的蓬勃发展图景。
据透露,“十四五”期间,我国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口径财政收入的近八成。税制结构的持续优化,使得直接税的比重首次突破了40%大关。即便在剔除减税降费、价格变动等因素后,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依然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税收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面貌。税务登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已突破1亿户大关,与2020年相比净增3000万户。其中,制造业税收占比高达三成,成为税收的“压舱石”。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的税收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力。民营经济更是异军突起,其销售收入占比已升至71.7%,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年收入排名前10%的群体缴纳的个税占比高达九成,而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人,在汇算后基本无需缴税。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还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税务总局局长在会上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和结构的不断优化,充分展现了我国税制改革的成果。从税种结构来看,直接税比重的提升反映了税收调节分配功能的增强;从行业结构来看,制造业税收的稳健增长凸显了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而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彰显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税收数据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稳中提质,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持续提升,创新产业势头强劲。区域发展也更为协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同时,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清洁能源发电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3%。开放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外商来华投资稳步增长,出口退税数据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强劲韧性。
减税降费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其中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这一政策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还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各类经济主体中,民营经济成为最大受益者,新增减税降费占比达到72.9%。中小微企业也享受到了大量的税费优惠,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在促进公平分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低收入群体由于个税扣除制度的存在,少缴或不缴个税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不仅减轻了他们的税负,还提升了全社会的税法遵从意识。以今年的个税汇算为例,全国有超过1亿人享受了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其中中青年群体是主要受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