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至2.0%,保费上涨预期下“炒停售”热潮来袭

   时间:2025-07-29 00:45:51 来源:21金融圈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人身保险业近日迎来了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后的首次实质性调整。这一机制旨在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灵活调整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以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该值为1.99%,相比上一季度下降了14个基点。这是自动态调整机制运行以来,预定利率研究值连续第三次出现下滑,之前的数值分别为2.34%和2.13%。

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当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及以上时,保险公司需及时下调新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此次调整,正是基于这一规定而进行的。

多家头部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和工银安盛人寿等,迅速响应了这一调整,于同日宣布下调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具体而言,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降至2.0%,分红型降至1.75%,万能型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则调整为1.0%。

此次调整对保险产品的定价产生了显著影响。与现行标准相比,普通型和万能险的保证利率均大幅下调了50个基点,分红型则下调了25个基点。普通型与分红型保险产品之间的定价利差也从0.5%显著收窄至0.25%。这一变化被业界视为行业向分红险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

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预定利率的下调意味着保险产品的价格将有所上升。这是因为预定利率与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预定利率越低,被保险人需要支付的保费就越高。因此,此次调整可能会引发市场上的一波“炒停售”热潮,即消费者争相购买尚未调整的高利率产品,以锁定未来的较高红利水平。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炒停售”效应可能会趋弱。一方面,随着低利率环境的延续,动态调整的空间逐步压缩;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预定利率的边际影响也在逐步走弱。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预定利率的小幅下降并不一定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从行业角度来看,预定利率的下调将降低保险公司的整体负债成本,但同时也可能对产品销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那些能够提前锁定较高利率水平的长久期资产,以及投资能力强、投资风格灵活的保险公司将更具竞争力。因此,保险公司需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渠道销售能力、加强银保协同等方式,来应对这一挑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