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近日公布了一项关于港股市场的重要调整措施,即从8月4日起正式实施降低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改革。这一举措旨在优化市场结构,提升交易效率。
所谓最低上落价位,指的是股票交易中的最小价格变动单位。根据港交所的规划,在第一阶段调整中,股价位于10港元至20港元以及20港元至50港元区间的股票,其最低上落价位将分别下调50%和60%。此次调整范围涵盖了股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及股本权证,但交易所买卖产品、期权、债券及结构性产品并不包含在内。
港交所指出,调整最低上落价位有多重积极影响。首先,这将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使得交易更为经济高效。其次,更小的价格变动单位意味着订单更容易在预期的价格区间内成交,从而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这一调整还有助于优化价格发现机制,使得交易价格更加贴近股票的实际价值。
回顾这一调整的历程,早在2024年12月17日,港交所就已就相关调整方案发布了咨询总结。当时,港交所提出了分两阶段实施的建议,并获得了多数市场参与者的支持。为确保市场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港交所决定于2025年年中推出第一阶段调整,第二阶段则计划在2026年年中实施。
在第一阶段实施后,港交所将继续关注市场动态,评估调整效果。根据规划,第二阶段将针对股价在0.5港元至10港元区间的股票,将其最低上落价位下调50%。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港交所致力于提升港股市场活力和流动性的决心。
为了配合最低上落价位的调整,港交所还计划对股份交收收费结构进行修订,取消现行的最低及最高收费限额,并调整收费率。新的收费结构将更加公平、透明,同时确保市场整体开支不会因此增加。港交所还将对买卖盘输入限价进行调整,并对相关股票期权合约的做市商责任进行临时调整,以便利投资者在价差收窄后更灵活地进行交易。
港交所集团副行政总裁姚嘉仁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推出不同的市场微结构提升措施,以增强港股市场的竞争力。此次下调最低上落价位是改革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还能提升价格发现效率。我们对这一调整充满期待,并相信它将为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