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股市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特别是关于上证指数未来走势的预测,引发了广泛讨论。先是市场传言某券商提出了8000点的目标,但随后该券商迅速进行了澄清。紧接着,在同泰基金的内部交流会上,又有声音提出了沪指可能仰望1万点的牛市星空,尽管这一观点出自内部交流,其参考价值有待商榷。
目前,沪深北市场的总市值约为100万亿元人民币。若沪深市场在此基础上翻倍,即沪指达到7200点,总市值将攀升至200万亿元。若沪指更进一步,达到1万点,则总市值可能逼近25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约35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股市目前的总市值约为60万亿美元,而中国股市总市值约为14万亿美元。
券商和基金机构相继抛出万点论,这究竟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还是基于深入分析的观点?首先,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沪指一度逼近3600点,但遗憾未能站稳。尽管如此,沪指成功突破3500点,被视作摆脱了长期徘徊在3000点至3500点区间的束缚,市场似乎迎来了新的转机。
外部环境方面,下半年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大增,这有望推动新兴市场资产估值体系的修复。上半年美国的政策变动已被市场消化,未来即使再有突发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有限。内部环境上,今年货币财政环境宽松,资金利率低迷,为股市带来了增量资金。这些资金可能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等渠道流入股市,只要低利率环境持续,外部环境回暖,资金将加速流向A股市场。
然而,尽管内外部环境有改善迹象,但股市涨至8000点乃至1万点的预测仍显脱离实际。历史上,A股市场也曾站上5000点、6000点,但只是短暂时间,随后便步入漫长调整。当前,沪指虽突破3500点,但仍面临3674点和3731点的压力位,未有效突破这两个点位前,牛市行情尚难确认。
券商和公募基金喊出万点论,一方面可能是对股市乐观预期的表现,认为市场摆脱束缚后,可能快速进入新运行区间,在宽松环境和资金涌入下,短期大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机构提升影响力的手段,尤其是对小规模机构而言,这种预测可能成为快速成名的捷径。但前者发生的概率或许高于后者。
A股市场在3500点至3750点间积累了大量套牢筹码,去年冲击3674点时放出历史天量,给当前市场突破带来阻力。尽管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持续改善,A股向上突破的概率提升,但万点论的预测仍显不切实际,参考价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