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位考生虽然未能如愿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习,但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未录取礼包”。这份礼包内含一封来自该校校长徐扬生的亲笔信,以及一个精致的小礼物,上面印有学校的校徽。
信中,徐扬生校长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公室向考生传达了深切的关怀与寄语。他感谢考生为追求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并表示希望这封信能为考生拂去一些失落,注入前行的力量。这份来自校长的温暖话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网友们对此反应不一。有人感叹:“这比真正的录取通知书还要让人印象深刻,感受到了校长的真挚关怀。”还有人幽默地表示:“这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大学’,连拒绝都这么有仪式感!”然而,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让考生“白高兴一场”,感觉像是二次伤害,甚至有人直言这是一种“扎心”的关怀。
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记者联系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学校确实为每位未被录取的考生寄送了这样一封信。他们强调,这并非所谓的“未录取通知书”,而是一封体现学校人文关怀的信件。工作人员解释,每年报考该校的考生众多,为了表达对每位申请者的尊重与感谢,学校今年特意寄出了这封信,鼓励他们未来继续努力。
面对部分网友的质疑,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理解,但也强调学校的初衷是鼓励考生。他们指出,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希望考生们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气馁。至于那些恶意的解读,他们表示不会进行置评。
据悉,这并不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次采取这样的举措。早在2016年,该校就曾为未被录取的考生寄送过类似的安慰信,并附赠笔记本以资鼓励。这一做法体现了学校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