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港口运营数据揭示了上半年货物运输的积极态势,特别是在外贸集装箱运输方面表现抢眼,彰显了国际物流网络的强大韧性。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今年前六个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达到89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在这之中,内贸吞吐量与外贸吞吐量分别实现了5%和1.8%的增长。集装箱吞吐量方面更是亮点频现,总量突破1.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6.9%。
在国际航线拓展方面,我国各大港口动作频频。天津、泉州、珠海等多个港口新增了通往拉美、非洲及东南亚的直航航线,为“外贸新三样”——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开辟了新通道。山东青岛港尤为突出,新增了11条集装箱航线,主要覆盖南美、中南美洲及中东地区。而上海港也不甘示弱,上半年新增12条航线,洋山深水港更是以超过1402万标准箱的吞吐量,实现了7.3%的同比增长,刷新了历史记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航线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健指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428万标准箱,同比增速高达23.7%,成为推动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我国港口不断提升的服务能力和日益完善的国际航运网络,它们正携手共进,助力中国经济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