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业内幕》披露了一项引人深思的职场现象:众多求职者正利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来优化求职流程,从简历撰写到面试准备,无不渗透着AI的影子。然而,这一行为却引发了招聘界的一片哗然,许多招聘人员抱怨收到的简历愈发显得机械化和千篇一律。
采访中,多位招聘专家表达了对AI辅助求职的复杂态度。他们认为,利用AI技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依赖则可能适得其反,削弱求职者的个人竞争力。在就业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趋势显得尤为令人担忧。
史蒂夫・利维,一位来自纽约长岛、拥有近四十年招聘经验的资深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他特别提到,现在的简历问题不仅仅在于格式上的瑕疵,如滥用破折号等,更在于它们“完美得令人不安”。这些简历语法严谨、排版整齐,却缺乏真实感,仿佛是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非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
AI生成的简历往往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使用着相同的模板和空洞的流行词汇,如“富有活力”、“创新型”和“跨职能”等。这些词汇如同标签一般贴在简历上,缺乏个性化的色彩。特佳尔・莱维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招聘经理,对此深有体会。她认为,与其堆砌这些空洞的词汇,不如在简历中融入个人特色,让内容更加生动有力。AI和模板的使用本身并无过错,但关键在于如何保持简历的个性化,避免陷入同质化的泥潭。
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招聘专家戴西蕾・戈尔迪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每周需要审阅数百份简历,其中约有一半明显带有AI生成的痕迹。这些简历往往显得“毫无灵魂”,缺乏人性化的表达,让人难以产生共鸣。戴西蕾强调,求职者在使用AI工具时,必须像使用细齿梳子梳头一样仔细检查生成的内容,确保它们能够真实反映自己的个性和经历。
她进一步指出,AI写出的简历往往过于完美,反而失去了真实感。在招聘人员眼中,这样的简历缺乏诚意和可信度。求职者应该明白,真实的自我才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变成一个毫无个性的机器人,只会让自己在求职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