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人科学家引领AI新时代:全球科技舞台上的璀璨星光

   时间:2025-07-25 17:06:46 来源:华商韬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炎炎夏日,硅谷的热浪不仅来自阳光,更源自一场关于华人人工智能(AI)人才的激烈争夺。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AI产业也在迅速崛起,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自ChatGPT于2022年底横空出世以来,全球AI舞台上的华人身影愈发引人注目。特别是在马斯克与OpenAI分道扬镳后创办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其第四代升级版本的发布会上,两位华人科学家——吴宇怀与吉米·巴,而非马斯克本人,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位置。吴宇怀,这位“95后”学霸,以满绩点毕业于加拿大纽布伦斯威克大学,并在多伦多大学获得机器学习博士学位,师从“深度学习之父”杰弗里·辛顿。吉米·巴同样出身多伦多大学,现为该校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也是辛顿的得意门生。发布会后流传的xAI团队合影中,华人面孔占比高达八成,彰显了华人在AI领域的显著地位。

xAI的12人创始团队中,华人科学家占据了五席,包括哈佛数学系高材生杨格、清华计算机系出身的戴子航,以及浙江大学电子系校友张国栋等。他们均在AI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在硅谷的另一端,meta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也掀起了十年来最凶猛的“抢人大战”,首要目标直指华人工程师。他首先挖到了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并为其签下了高达2亿美元的天价合约。随后,其副手及多位核心成员也相继跳槽至meta。meta目前已公布的挖角名单中,华人占比高达半数以上,多数来自OpenAI与谷歌DeepMind。

这场“抢人大战”的背后,是硅谷日益加剧的焦虑。AI浪潮来势汹汹,顶级人才成为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为了自保,硅谷头部公司纷纷加码,推出各种激励措施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谷歌DeepMind启动了“影子薪酬体系”,而OpenAI则拿出44亿美元做股权激励,金额甚至超过2024年全年营收的19%。

然而,华人工程师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因为他们在AI时代具有“最稀缺的高价值资源”,更因为他们在效率、稳定与创新方面展现出的三重保障。从芯片到模型,从硬件驱动到算法驱动,AI竞争的核心已转向算法设计、架构创新与数据理解。而这些,恰恰是华人工程师的强项。他们不仅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商业领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在中国,AI产业同样在蓬勃发展。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下属机构与中国投资促进办公室联合发布的报告,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100位顶尖专家中,有65人来自中国。其中,50人供职于中国本土机构。中国在数学基础教育上的长期积累,为AI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底层算力”。同时,中国顶尖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超过4500家AI企业,众多创业者都毕业于清华、北大、浙大等一流高校。

在AI新时代,中国本土乃至走出去的留学生、华裔人才,在创业上也取得了新高度。例如,Google以24亿美元买下AI编程初创公司Windsur之际,华人创业者Scott Wu领导的另一家AI编程初创公司Cognition公司迅速出手,完成了对Windsurf剩余团队与知识产权的收购。这场突袭式并购被硅谷业内称为“雷霆行动”。Scott Wu曾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三度夺金,被誉为“天才少年”。他创办的Cognition公司推出的“全球首个AI程序员Devin”一夜成名,一年后公司估值已高达20亿美元。

中国本土的AI企业也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例如,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上线仅一个月,累计下载量便突破1.1亿次。华为新一代AI芯片昇腾910C的性能远超英伟达H20芯片,在特定场景下已接近H100的80%,而成本仅为后者的一半。这些突破不仅显著提升了国产算力的性价比,也在关键技术上打破了美国芯片的长期垄断。

在AI时代,华人科学家、工程师与创业者正成为新一代“掌舵者”和新规则制定者。他们不仅在硅谷展现智慧,更在中国本土推动AI产业的快速发展。AI正让全球科技产业走进一个全新的华人时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