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民营经济正以其独特的活力与韧性,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一系列积极信号从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中传来,展现了它们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景象。
在重庆市北碚区的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精工基地,无人机镜头下,自动化生产线繁忙而有序,生动诠释了智能制造的魅力。这样的场景,正是当下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记者深入山东、福建、新疆等地,实地探访了多家民营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仓库到厂房,每一处都涌动着创新的气息。在福建上杭的龙岩市宇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强自豪地介绍,得益于充足的订单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近五成,正规划着未来两年内建成大型铼金属制品生产基地。
同样,在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裕昆分享了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打入全球氮化硅材料高端产业链的故事。如今,该企业的氮化硅材料出口占比高达70%,且均为高附加值产品,企业正致力于研发新一代技术产品,以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将陶瓷技术提升至国际一流水平。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5%,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民营企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生动实践。
政策环境的优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年初,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宿迁的砷化镓红黄光芯片项目正式投产,总投资超过10亿元。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支持,包括减税降费、政策咨询、金融对接等全方位的服务。国家还推出了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以及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5个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未来,中国民营企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信心,抢抓机遇、勇往直前。在安徽合肥的长阳科技固态电池用功能膜基膜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基地,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生产出动力电池的关键核心材料。长阳科技董事长金亚东表示,公司独家开发的新型湿法隔膜在改善固态和半固态电池性能方面有突破性提升,市场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山东祺月集团有限公司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上半年出口额达到1500万美元,并在中南美洲的客户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国内大市场的需求同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企业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国内市场销售占比提高到20%。
在中国经济的广阔舞台上,民营经济正以“拼”字当头、“干”字铺路的精神,不断做优产品和服务,持续增强竞争力、开拓更大市场,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