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浩瀚长河中,一则令人唏嘘的消息悄然传开:三菱汽车正式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解除了长达数十年的合资关系,并暂停了该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这一决定,标志着这家在日本汽车界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正式退出了中国的汽车生产领域。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汹涌浪潮,三菱汽车无奈表示,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评估,他们决定终止在中国的合资业务。“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超乎想象,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自身的市场定位。” 三菱的相关负责人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事实上,三菱的退出并非毫无预兆。早在7月初,原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就已经悄然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商注册信息的变更显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等老股东已经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股东,这一股权结构的调整,无疑为三菱的退出埋下了伏笔。
三菱汽车在中国的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波折的外资车企发展史。上世纪80年代,三菱凭借发动机技术的合作,成功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两大合作平台,使其发动机成为了众多自主品牌的核心动力源,一度占据了国产车型市场的三成份额,风光无限。
然而,进入90年代后,三菱虽然凭借帕杰罗等进口车型在公务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2000年的“刹车油管事件”却对其品牌信誉造成了严重打击。尽管后来与广汽集团合作,在长沙建立了广汽三菱工厂,并凭借欧蓝德等车型一度销量飙升,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内耗以及电动化转型的迟缓,最终让三菱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
对于许多中国车主来说,三菱汽车承载着他们难忘的回忆。广汽三菱欧蓝德的车主张先生感慨道:“当年买这车就是看中了它的空间和四驱性能,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什么路况都不怕。现在三菱退出了,以后看到同款车,肯定会多留意几眼。” 而东南三菱翼神的车主李女士也表示:“我的翼神开起来操控感特别好,外观时尚,当时回头率可高了。虽然现在路上东南三菱的车越来越少了,但每次看到都会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菱的黯然离场并非偶然。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三菱汽车显得迟缓而保守,末代车型阿图柯不过是换标版的广汽埃安V,且多年未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车型。作为日系车企中首个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跨国品牌,三菱的退出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史,更给所有在华发展的外资车企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