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券商大集合“变身”公募产品,行业迁徙潮起华夏基金领衔

   时间:2025-07-23 00:36:09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华夏基金发布的一则公告标志着券商大集合改造进程迈入了新阶段。公告透露,中信证券资管旗下的9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正式“改头换面”,由华夏基金接管,这些产品的性质也随之转变为公募基金。这一变动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更改,而是整个行业在资管新规压力下的一次合规性迁徙。

自2018年资管新规的配套文件《操作指引》出台以来,券商被要求将早期发行的“参公大集合”产品彻底改造为真正的公募基金。这些产品原本参照公募基金运作,但新规要求它们在过渡期后不得再以原形式存在。面对这一变革,券商面临四种选择:申请公募牌照、将产品转移给关联的基金公司、转型为私募产品,或者直接清盘。

然而,每种选择都伴随着不小的挑战。申请公募牌照门槛极高,目前仅有少数券商或其资管子公司持有牌照,且更多券商仍在排队等候审批。转型私募则意味着失去公募产品低门槛的优势,而清盘更是客户和销售渠道难以接受的选择。因此,将产品转移给关联的基金公司成为了多数券商的折中选择,这既能保留产品壳资源,又无需长时间等待牌照审批。

中信证券此次将9只产品转移至华夏基金的操作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由于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62.2%的股权,这一转移过程得以无缝衔接,大大节省了外部协调成本。转移的产品涵盖了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量化选股股票基金,几乎涉及了公募市场的主流类型。这种“打包迁移”模式不仅简化了单个产品改造的繁琐流程,还为华夏基金迅速扩展了产品线。

近几个月来,类似的操作在行业内频繁上演。例如,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将其5只产品转移至其控股54.53%的子公司广发基金名下;东海证券也将旗下一只大集合产品的管理人变更为其持股49.9%的东海基金。国投证券和中金公司也分别宣布了将旗下大集合产品转移至关联基金公司的计划。

券商资管将大集合产品转移至关联基金公司的趋势背后,是对牌照现实的妥协。与其在公募牌照审批的长队中苦苦等待,不如先借助兄弟公司的“壳”资源保住客户和规模。然而,这一策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接收方基金公司而言,如何整合这些带有券商烙印的产品,以及如何在投研体系、风控标准和渠道策略上进行重新磨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种“曲线改造”策略是否只是权宜之计也引发了思考。如果未来券商母公司成功获得公募牌照,这些已经转移的产品是否会再次“回迁”?或者,基金公司是否会借机彻底收编这些产品,形成母子公司的差异化定位?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对券商资管未来的生态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