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界近期掀起了一场围绕代理权的激烈争夺,这场风波不仅震撼了资本市场,也深刻影响了医美行业的格局。
监管处罚成为这场代理权争夺战的导火索。*ST苏吴因连续四年虚增营收、隐瞒关联方资金占用等重大违法行为,收到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的董事长钱群山被采取了10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公司更是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此时,距离爱美客完成对REGEN的收购仅仅过去了四个月。在这场高溢价并购中,隐藏着关于代理权调整的条款,此刻开始显现其威力。
REGEN提出解约的依据,直指*ST苏吴的资质问题。REGEN在官方声明中强调了两点核心违约事实:一是达透医疗将独家经销权实际转移给了控股股东吴中美学;二是*ST苏吴高管团队的证券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艾塑菲的产品声誉。根据双方协议,当代理人资质存疑时,授权方有权行使解约权。值得注意的是,艾塑菲作为三类医疗器械,其注射安全性与合作方的商誉紧密相连。2024年,*ST苏吴82%的净利润来自艾塑菲,而监管处罚引发的信任危机已经严重动摇了市场信心。
此次解约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博弈逻辑。一方面,作为市值559亿元的行业龙头,爱美客需要切割与问题企业的关联,以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ST苏吴背后是医美业务的存续需求,其市值高达12亿元。双方矛盾的公开化,凸显了医美行业从无序竞争向合规经营转型的艰难过程。
独家代理协议的法律解读,成为了双方攻防的焦点。根据协议,达透医疗的代理权有效期至2032年8月28日,且明确规定授权不可撤销。*ST苏吴坚称“达透医疗未转让独家代理权”,并指出协议中并未约定关联方受罚可触发解约。这种对协议文本的严格解读,与REGEN主张的“法定解除权”形成了直接冲突。法律专家指出,合同纠纷的核心在于违约行为的认定标准。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REGEN需要证明*ST苏吴的违法行为与产品市场表现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而达透医疗作为独立法人,其母公司的违规行为是否构成协议违约,将成为庭审的关键。
资本市场的反应迅速而剧烈。自处罚公告发布以来,*ST苏吴的股价连续七个交易日跌停,市值蒸发超过6亿元。而爱美客方面,尽管面临增长压力,其股价却逆势上涨了3.85%。这种分化走势反映了投资者对两家公司基本面的不同判断,也预示着这场代理权争夺战可能演变为一场持久的法律战。
代理权的变更正加速医美市场的渠道洗牌。艾塑菲的运营体系即将切换,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代理人已变更为REGEN全资控股的俪臻生物。据爱美客全球市场负责人透露,未来可能采取直销模式,重塑市场格局。这对于拥有全国2500余家合作机构网络的爱美客而言,意味着渠道控制力的实质性增强。然而,在渠道切换的过程中,客户流失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艾塑菲所属的再生注射剂赛道正在以年复合增长率29%的速度迅速扩张。爱美客收回代理权后,有望打通从研发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这对现有以代理模式为主的行业生态构成了冲击。而*ST苏吴在失去医美板块支撑后,如何维系上市地位,成为了监管层和市场共同面临的难题。这场代理权争夺战,或许正是医美行业转型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