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8日于深圳盛大召开的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上,一份重量级的报告揭示了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会上,《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新鲜出炉,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了372家,总估值惊人地突破了1.2万亿美元大关。在这其中,有11家超级独角兽企业表现尤为抢眼,它们的估值总和占据了所有独角兽企业估值的四成以上,合计高达538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荣耀、长江存储、引望智能三家新晋独角兽更是一举迈入了超级独角兽的行列。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深圳成为了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其中,北京拥有75家独角兽企业,上海有59家,深圳则有42家。这些城市不仅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独角兽企业的质量和创新实力也颇为突出。
在创新实力方面,288家独角兽企业共持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企业申请了1627件PCT专利,显示出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融资方面,人民币融资的占比已经升至74.3%,国资的参与度也达到了60%,并且国资的投资重点正逐渐向“卡脖子”技术领域倾斜。
深圳作为此次大会的举办地,其创新企业的发展态势尤为引人注目。根据《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及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5》显示,深圳的42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到了1599亿美元,其中4家超级独角兽的估值就占据了深圳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56%。深圳的215家瞪羚企业中,有30家超级瞪羚在2024年的营收增速超过了100%。
深圳的独角兽企业中,超过八成都是全球化企业,它们通过设立海外工厂、搭建营销网络等方式,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实现了高速成长。例如,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投资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抢占了欧盟电动车市场的先机;XREAL的AR设备则成为了全球首个获得Google Play认证的AR计算盒子,其海外市场营收规模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二。
深圳在2024年新增了13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新晋独角兽企业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些新晋独角兽企业涵盖了智能网联、智能硬件、VR/AR、手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3D打印、互联网教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深圳创新企业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态势。
在区域分布上,深圳南山区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榜首,拥有20家独角兽企业,占比高达48%。宝安区、福田区、龙岗区也分别有7家、6家和6家独角兽企业。光明区和龙华区也分别有2家和1家独角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