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冯德莱恩稀土威胁失效,欧美裂痕显现,中国资源王牌稳坐钓鱼台

   时间:2025-07-18 18:09:52 来源:王朝波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国际舞台上的稀土议题再度升温,焦点集中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中国的一系列强硬表态上。她声称,中国若不在稀土供应上给予“合作”,欧盟将考虑取消计划中的高层互访。稀土,这一被誉为现代工业“血液”的战略资源,意外成为了冯德莱恩手中对华策略的一张牌。

然而,冯德莱恩的这一招似乎并未如愿以偿。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地位坚如磐石,不仅控制着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更在稀土深加工技术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尖端科技产品到新能源领域,中国的稀土技术壁垒几乎难以逾越。面对这样的现实,冯德莱恩的“稀土牌”显得力不从心。几天后,当她出现在美国,面对《通胀削减法》带来的贸易压力时,其态度明显缓和,与之前对中国的强硬姿态大相径庭。

回顾历史,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并非一蹴而就。冯德莱恩试图通过“稀土威胁”来迫使中国让步,却无意间暴露了欧洲在这一关键领域的软肋。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到激光武器的核心部件,再到风力发电的强磁材料,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全球98%的稀土永磁材料均产自中国,欧洲虽有意建立自主供应链,但短期内难以撼动现有的产业格局。

更为讽刺的是,欧美曾试图联手打造一个“稀土联盟”,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然而,这一计划不仅进展缓慢,更在面对中国已实施的稀土溯源管理机制时显得束手无策。所谓的“脱钩战略”,在稀土的“依赖症”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冯德莱恩在跨越大西洋后的态度转变,不仅揭示了欧美之间的深层裂痕,更凸显了欧盟在面对美国经济打压时的无力感。面对《通胀削减法》带来的挑战,冯德莱恩选择了回避对抗,转而强调“公平竞争”和“共同价值观”。这种态度的转变,与其在中国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对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产生质疑。

在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中,中国凭借其手中的“资源王牌”和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构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冯德莱恩的“胁迫”策略不仅未能奏效,反而让世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欧之间在实力对比上的差距。面对这样的现实,欧美所谓的“同盟阵线”在各自利益面前显得脆弱无比。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最终将站在那些掌握产业命脉和规则制定权的一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