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红利基金清盘启示:国联智选红利如何从默默无闻到黯然离场?

   时间:2025-07-18 00:42:30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投资界引起轩然大波的是,一款原本籍籍无名的红利基金——国联智选红利基金,近期竟然宣布清盘,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在高股息概念炙手可热的当下,显得格外突兀。

回顾这只基金的历程,可谓是一部充满坎坷的成长故事。2018年3月,正值市场对红利策略尚未热衷之时,国联智选红利基金悄然诞生,似乎“时运不济”。在随后的六年多里,它始终未能抓住市场的风口,只能眼睁睁看着同类基金在2023年后凭借高股息策略大放异彩。

具体数据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联智选红利基金的规模已萎缩至0.11亿元,这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无疑是逼近了生存的边缘。这样的规模,甚至不及一些散户的持仓,连维持基本运营都变得困难重重。

面对这一困境,国联基金从6月5日至7月8日,通过通讯方式召开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并最终表决通过了终止基金合同的议案。这一决定,无疑为这只基金的命运画上了句号。

今年以来,红利主题基金犹如股市中的明星,备受资金追捧。然而,市场总是充满变数,同样是打着红利标签的基金,有的风光无限,有的却黯然失色。这不禁让人思考,基金行业的成功,仅凭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扎实的业绩支撑和有效的市场推广。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也敲响了警钟。在选择基金时,不能仅凭热门标签就盲目跟风,而应该更加关注基金公司的实力、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以及产品的历史表现等关键因素。国联智选红利基金的遭遇,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小基金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艰难处境。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清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将血本无归。按照规定,基金将按照清盘时的净值进行赎回。然而,这种“被动离场”的经历,无疑会给投资者带来不愉快的体验。这也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基金数量已经超过股票数量的当下,是否应该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让那些表现不佳的“僵尸基金”体面退场,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腾出空间?

各位基民朋友,你们如何看待基金清盘这一现象?是市场正常的新陈代谢,还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一种伤害?在选择主题基金时,你们更看重概念还是实际业绩?欢迎留言分享你们的看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