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详尽的报告深入剖析了2025年中国短剧行业的现状与商业模式,并探讨了其出海市场的表现。报告全面覆盖了短剧行业的多个关键方面,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
当前,中国短剧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经历了从无序生长到规范化管理的蜕变。盈利模式上,行业正从以应用内购买(IAP)为主转向以广告收入(IAA)为核心,发行平台也实现了从小程序到独立应用、电商平台及长视频平台等多渠道拓展。据统计,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504亿元,这一数字首次超越了电影票房,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其中,IAA模式的短剧增长尤为迅猛,2024年规模已达250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450亿元。短剧回本周期短,部分爆款作品甚至能在3天内实现成本回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投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
在内容创新方面,短剧行业展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动漫短剧目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潜力不容忽视。2024年第四季度,抖音上的动漫短剧观看人数超过了20亿,其中Z世代占比超过60%。“短剧+”模式也展现出巨大效能,如“短剧+文旅”成功带动了景点流量,“短剧+品牌营销”在2024年推出了354部品牌短剧,美妆个护类品牌占据了最高比例。
短剧的出海之路同样值得关注。自2022年ReelShort上线以来,短剧出海市场逐渐升温,2024年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商业模式以IAAP为主,ReelShort、DramaBox等头部应用引领市场,同时也不断有新玩家加入竞争。在市场分布上,美国是短剧出海的第一大市场,为头部应用贡献了60%-70%的收入;东南亚地区下载量最大,而中东市场则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内容方面,译制剧仍然是出海短剧的基本盘,但本土剧因文化契合度更高而更受海外观众青睐,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热榜TOP20中,本土剧占据了80%的席位。
AI技术的运用为短剧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剧本生成、分镜设计、特效制作等环节,AI技术显著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例如,AI技术将动漫短剧的生产周期缩短至传统的五分之一。同时,AI生成的动漫短剧、动态漫等新形态不断涌现,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在国内市场,短剧正朝着精品化的方向不断迈进。而在海外市场,短剧的增长空间仍然广阔。AI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持续推动短剧行业的创新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