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市场的烽火正炽,两大品牌瑞幸与库迪的较量尤为引人注目。外卖大战的硝烟中,咖啡茶饮行业的订单量被推至新高,而瑞幸与库迪之间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外卖市场范畴,成为中国消费市场内卷现象的缩影。
库迪咖啡近期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25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5万家。若以当前1.5万家门店(含3000家待开业)为基础,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8个月内,库迪需新增3.5万家门店,日均开店近65家。相比之下,瑞幸咖啡的全球化步伐同样稳健,其全球门店已突破2.4万家,第一季度净增1757家,季度营收达88.65亿元,同比增长41.2%。
尤为瑞幸咖啡的出海战略正在加速推进。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两家瑞幸快取店悄然开业,距离星巴克总部仅几步之遥。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瑞幸的全球化野心,也为库迪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
为了在这场咖啡大战中占据先机,库迪咖啡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扩张计划。今年初,库迪宣布全面升级“触手可及”计划,推出“咖啡+便利店”新业态。该模式以极低的加盟门槛吸引创业者,仅需5万元押金和5万元首付,余款可分期36个月。库迪便利店业态不仅销售咖啡,还增加了冰淇淋、烤肠、中式面点、便当等即食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全时段的消费需求。
然而,规模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商业效率的提升,还有质量管控的挑战。库迪曾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开设8000家“店中店”,但最终仅实现了上千家的增量,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产业分析师指出,库迪的扩张模式与昔日瑞幸相似,但门店质量的管控压力随着规模膨胀而急剧增长。
在营销层面,库迪也采取了高举高打的策略,与受众基础广泛的IP哪吒进行联名合作,试图通过大众化路线收买人心。同时,库迪坚持低价策略,首席策略官李颖波曾表示,价格战可能会持续三年,这无疑为库迪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面对库迪的疯狂扩张,瑞幸并未坐以待毙。瑞幸继续发力“定向点位加盟”,借助加盟商占据学校、交通枢纽、医院等下沉市场的核心位置。同时,瑞幸也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在纽约曼哈顿核心区连开两家门店,进行全方位的本土化改造,迅速打开市场。
在资本市场,瑞幸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有报道称,瑞幸最大股东大钲资本正竞购星巴克中国业务,若交易成功,大钲资本将同时掌控中国前两大咖啡品牌。这一潜在交易无疑为瑞幸构建了更为坚实的竞争壁垒。
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价格战仍在继续,但各品牌策略已出现明显分化。库迪死磕低价,瑞幸则开始战略调整,减少低价活动的覆盖饮品数量,成功扭亏。同时,星巴克也首次大规模降价,发力“非咖”场景,打造全天候服务模式。
中小品牌也在寻找生存缝隙。挪瓦咖啡拒绝价格战,押注健康化;MANNER坚持直营路线,不开加盟;Tims天好咖啡则切入午餐赛道,探索“咖啡+暖食”的差异化路径。供应链成为幕后决战的关键,瑞幸与库迪均在供应链布局上投入巨资,以提升竞争力。
咖啡行业的竞争已从单纯门店数量拓展至产品创新、场景构建、供应链效率和资本运作的多维对抗。在这片蓝海中,库迪与瑞幸的较量仍在继续,胜负尚未揭晓。市场足够大,未来的红利仍待挖掘,谁能在这场咖啡大战中脱颖而出,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