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赛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感科技”)成功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主导,琥珀资本以及博杰股份作为跟投方共同参与。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以及探索更广阔的市场应用。
赛感科技自2023年成立以来,便专注于柔性传感技术,致力于新一代高性能柔性智能传感器及机器人电子皮肤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公司技术根基源自南方科技大学超柔性电子学实验室,通过实现材料、结构、器件、系统的全面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高灵敏度、宽量程、快速响应及高线性度的柔性智能传感器及电子皮肤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赛感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郭传飞教授,是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杰出学者,同时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他的研究领域涵盖高性能电子皮肤、人体柔性电子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曾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并拥有超过40项专利申请。CEO熊赓超则具备丰富的产业与商业化经验,曾任海尔广科及海尔智慧家庭北京创新中心的总经理。公司科研团队由超过20名博士及博士后组成,他们在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新材料及微结构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研发背景。
柔性智能传感器采用可弯曲、可拉伸的柔性基底材料,如硅橡胶和纳米复合材料,集成微型传感阵列,具备感知压力、温度及应变等物理量的能力。这些传感器轻薄、高弹性且适应性强。而由柔性传感器集成的电子皮肤系统,能模拟人类皮肤的触觉、温度感知及交互功能,近年来已成为智能传感领域的热点,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15.34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26.7亿美元,而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2亿美元,2029年有望突破50亿美元大关。赛感科技采用纳米界面离电型电容技术,通过电子导体与离子导体接触面积的变化实现传感信号的变化,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离电传感器,实现了从毫克级感知到百公斤级承载的全量程覆盖。
例如,赛感科技的单点传感器能在0-2000kPa量程内保持线性响应,检测限低至1Pa,即约10毫克以下的压力也能被精准感知。这意味着即使是极轻微的压力,传感器也能在极低噪声环境中产生显著信号,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和灵敏度的领域,如人形机器人的精细操作。
在材料方面,赛感科技选用非吸湿性离子凝胶等离电材料,结合微结构仿生设计,优化蜂窝状阵列的几何参数,在0.1毫米的超薄柔性基底上构建双电层电容结构,使传感器兼具高弹性和环境耐受性,解决了传统柔性传感器易受湿度和温度干扰的问题。
这一技术特性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巨大价值。在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识别衣物材质和物体软硬程度,从而精准调整机械臂力度,避免损坏物品。在零售等人机交互频繁的场景中,传感器能实时感知接触力并给予适配的力度反馈,确保交互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赛感科技CEO熊赓超表示,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灵敏度、响应时间、检测限、线性度、量程和循环可靠性。赛感科技已实现从材料、结构、器件工艺到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全链路自主可控,有效改善了传统传感器的弊端,实现了超灵敏与宽量程的统一。
目前,赛感科技已为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推出了相应的触觉传感解决方案,并进入安踏等行业头部企业的供应商名单。公司在深圳和广州建有车间和产线,其全球首条离电型柔性触觉传感器量产线已于2024年投入运营,并进入批量出货阶段。
招商局创投对赛感科技的投资表示了高度认可。他们认为,赛感科技以“电子皮肤”为技术基底,通过微结构设计与材料工艺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在智能制造和人机交互升级的趋势下,赛感科技的技术路径展现出明确的商业化价值,既满足高端制造场景的精准感知需求,又通过成本可控的规模化生产切入大众市场,有望成为柔性电子皮肤领域的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