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这座被誉为“世界超市”的城市,近期被传为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应用的隐秘前沿阵地。市场传闻,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估算,2023年义乌市场上稳定币的流动规模超过百亿美元,甚至有说法称义乌已有超过3000家商户采纳USDT等稳定币作为收款方式,月流水突破10亿美元,节省了大量手续费。
这一消息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促使记者深入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行实地探访。义乌国际商贸城,占地640万平方米,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商铺,是义乌小商品贸易的核心枢纽,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采购商。
记者从上海出发,历经两个半小时的旅程抵达义乌,随后直奔国际商贸城。商贸城分为五个区域,记者首先探访的是二区,这里拥有超过8000个商铺,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从箱包、五金工具到小家电应有尽有。
刚踏入二区,记者便被一位热情的店主引导至一家玩具批发店。在询问了几款玩具的详情后,记者试探性地询问店主是否接受稳定币支付,结果店主一脸茫然,表示从未听说过。
随后,记者走访了多家店铺,无论是日用品店还是五金店,店主们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不收”、“不清楚”、“没听过”。一天下来,仅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铺里,记者隐约捕捉到了“收U”(指USDT稳定币)的信息,但店主明确表示只接受大额订单。
这一发现让记者对稳定币在义乌的普及程度产生了疑问。在探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主要接受人民币或美元支付,客户通常会通过银行转账或货代公司完成支付流程。
一家货代公司在接受电话咨询时直言不讳:“义乌人务实,不玩虚的。谁还会用那种东西(指稳定币)?”这一观点反映了部分义乌商家对稳定币的谨慎态度。
在进一步的调研中,记者发现关于稳定币在义乌的使用情况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方面,有人认为稳定币的使用已经变得普遍,但商家在与新客户打交道时可能出于谨慎而不愿透露过多信息。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虽然确实有极少数商家愿意接受稳定币支付,但占比非常低,远未达到“普遍”的程度。
义乌当地相关协会的人士也向记者透露,据他们了解,使用稳定币结算的商家并不多,这种缺乏实际背书的加密货币认可度不高,难以形成广泛流通。
法律专家对此也发表了看法。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的汪灵罡律师指出,目前稳定币无法用于中国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跨境支付。即使商家通过境外钱包收取了稳定币,也无法将其兑换成法定货币汇回境内,否则将违反外汇管理规定。
北京盈科(义乌)律师事务所的吴燕飞律师同样对稳定币在义乌的广泛使用持怀疑态度。她表示,在义乌,公司通过注册香港离岸公司接收美元或欧元已成为常态,但很少听说有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收取稳定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