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揭晓了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CPI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同比下降后,6月份转而微涨0.1%,环比则微降0.1%;PPI方面,同比下跌3.6%,环比下跌0.4%。
6月份CPI的同比涨幅实现了由负转正,标志着今年以来的首次正向增长,此前业内预期CPI将小幅回升至接近零的水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7%,较上月扩大了0.1个百分点,创下近14个月的新高。
从同比角度看,食品价格降幅略有缩小,同比下降0.3%,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牛肉价格在连续28个月下跌后,首次上涨2.7%;而猪肉价格则结束了连续上涨的趋势,下降8.5%。
从环比角度看,受高温多雨天气的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但降幅小于季节性水平的0.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3.3%,蛋类价格下降2.9%,畜肉类价格下降0.6%(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这些因素共同对CPI产生了轻微的下行压力。相反,鲜菜价格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0.7%,对CPI产生了微弱的上拉作用。
在超市中,消费者正在挑选新鲜的蔬果,这一场景反映了消费者对于食品价格变动的直接感受。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CPI由降转涨主要受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的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从上月的1.0%收窄至0.5%,对CPI同比的下拉作用减弱。
民生银行的分析团队认为,6月份国际局势导致原油供应风险增加,削弱了OPEC+增产的利空效应。同时,夏季油品消费季节性恢复,以及战略储备采购带来的非常规需求增长,推动油价回升。国内成品油价格在6月两次上调,带动了能源价格上涨。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保持稳定,环比持平。毕业季的到来使得房屋租赁需求增加,房租价格上涨0.1%。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服务消费涉及多个领域和层次,包括餐饮住宿、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从CPI数据来看,6月服务价格环比持平,但进入7月后,部分指标如观影人次和航班执飞数量已呈现上升趋势。
PPI方面,6月份同比下降3.6%,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持平。董莉娟分析称,P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内部分原材料制造业价格季节性下行、绿电增加带动能源价格下降,以及一些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价格承压。
尽管国际原油价格6月份飙升,带动CRB指数明显上升,但除原油外的其他产品涨幅有限。从同比角度看,受环比下降及对比基数变动影响,PPI同比降幅扩大。然而,随着宏观政策加力实施,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具体表现包括,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部分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提振消费相关政策带动部分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回升;以及新动能积聚推动部分高技术行业价格同比上涨。例如,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系列价格、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等均有所上涨。
杨畅认为,自6月中旬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呈现低位回升迹象。考虑到上年基数自6月中旬开始明显回落,在需求端不发生大幅变动的情况下,6月PPI同比降幅可能是年内最低水平,下半年同比降幅有望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