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对收单外包服务商的管理措施再度升级,随之公布了一批最新通过备案的外包服务商名单。记者观察到,7月初,协会官网上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信息有所更新,新增超过400家机构成功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备案名单调整中,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宝付支付”)的备案状态变为“失效”。宝付支付对此回应称,由于收单机构与外包机构间业务划分明确且合作规则严格,公司主动决定终止备案申请。
具体而言,本次备案通过的服务商总数达到428家。根据业务类型划分,这些服务商可以开展包括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等多项业务。其中,拥有特约商户推荐资质的服务商数量最多,高达402家。而在技术要求较高的聚合支付技术服务领域,新增4家机构通过备案。
截至目前,已有33130家收单外包服务商处于备案公示状态,其中通过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备案的机构达到728家。收单外包机构作为连接持牌支付机构和线下商户的桥梁,承担着拓展支付业务的重要角色。随着佣金收益与商户交易量的紧密关联,这类服务商在市场上迅速成长,数量激增。
为了规范收单外包机构的行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自2016年起启动了备案工作,并陆续发布了相关管理办法。近年来,备案系统不断升级,要求所有开展业务的外包机构必须完成备案。2025年6月,协会再次发布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和《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进一步强化了对外包服务商的监管。
业内专家指出,收单支付领域中,外包服务商是直接与商户接触的关键环节,因此监管不能因支付机构的“空心化”而放松。严格落实“先备案后展业”的要求,将提升收单行业的透明度,便于监管机构及时掌控市场动态,降低违规风险,有效打击套码套现、涉赌涉诈等违法行为。同时,通过备案筛选,优质合规的外包商将脱颖而出,推动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促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备案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收单外包商的名单也在不断更新,有机构进入也有机构退出。截至目前,已有2292家收单外包商被取消备案资格。在本次更新中,宝付支付的备案资格显示为“失效”。虽然宝付支付曾拥有特约商户推荐、特约商户维护以及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等备案业务类型,并在2023年的评级中获得C+等级,但公司表示此次备案失效是主动终止申请的结果,旨在响应行业分类管理、避免重复备案的合规要求。
宝付支付强调,作为持牌支付机构,本身就具备与商户合作和开展聚合支付的能力与许可,因此终止聚合支付备案申请对公司的业务开展没有任何影响。同时,公司正按照相关监管要求,有序进行名称变更工作。
收单外包商备案名单的常态化更新,不仅有助于维护收单行业的市场竞争秩序,还推动了“优进劣出”的市场机制。这使得支付机构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能更清晰地了解对方的资质情况,为高质量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家建议,外包商在展业时应积极配合监管要求,建立健全的风控体系,严格审核商户资质,杜绝违规交易,并定期准确报送业务数据,及时更新备案信息,确保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