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炎炎,冷藏食品成为了许多人的消暑首选。然而,在这些冰爽美食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嗜冷细菌,尤其是李斯特菌的威胁。
近期,一位怀孕37周的准妈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的不幸遭遇:因食用冷藏食品而感染了李斯特菌,最终导致流产。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冷藏食品的安全性。
据医生介绍,李斯特菌病在夏秋两季尤为高发,特别是6至9月期间。而冰箱,这个看似安全的储物空间,实则成为了李斯特菌的温床。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樊益攀指出,李斯特菌与其他细菌不同,它能在4℃左右的低温环境中自由生长。因此,很多人误以为食物放在冰箱里就不会变质,可以正常食用,但实际上,李斯特菌可能已经在这些食物上大量繁殖。
电子显微镜下的李斯特菌形态清晰,令人不寒而栗。医生强调,李斯特菌感染具有隐蔽性,普通成人感染后症状通常较轻,类似流感,但孕妇、婴儿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一旦感染,后果可能十分严重。李斯特菌甚至能通过胎盘屏障垂直感染胎儿,导致发育停止等不良妊娠事件。
为了预防李斯特菌感染,医生提醒高风险人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李斯特菌在70℃的环境下加热2到3分钟即可灭活,因此从冰箱取出的食物最好加热后再食用。对于孕产妇来说,特殊时期应避免食用生食和卫生状况不明的冷饮,如机打冰淇淋、果切外卖等。
那么,哪些食物中可能存在李斯特菌呢?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以从土壤、动物、植物等几乎所有环境中分离出来。因此,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一些常见的食物,如真空包装的熟香肠、意大利火腿、熏肉等,以及未经消毒的生鲜奶、沙拉、未清洗的生蔬菜、熟食肉类和预切水果等,都可能成为李斯特菌的载体。
在使用冰箱冷藏食物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首先,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应保持在4℃或以下,但很多家庭并未达到这一标准。专家建议,在冰箱不同区域放置粘贴式温度计,以便及时调整温度。冰箱内部的温度也会有所差异,通常冰箱靠后的位置温度较低,而冰箱门则是最热的地方。因此,在存放食物时,应将牛奶、生肉等易腐食品放在靠近冰箱后部的位置,而生肉与即食食品则应分开存放。
同时,为了避免冰箱内部过于拥挤,影响冷空气流通,建议保持冰箱容量在75%左右。还应避免频繁打开冰箱门或敞开太久,以免暖空气涌入冰箱,帮助细菌繁殖。冰箱的门缝密封条也要定期检查、清洁,以确保其密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