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新赛点:百度阿里字节等大厂竞相角逐Agent领域话语权

   时间:2025-05-22 09:57:46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旧金山举办的红杉资本AI峰会上,全球AI领域的精英汇聚一堂,其中包括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与谷歌首席科学家Jeff Dean等150位顶尖人物。此次峰会传达出一个核心观点:未来的AI将不再仅仅作为工具出售,而是转向提供收益,即“软件即成果”(Software as an Outcome)的新模式。

红杉资本提出的这一模式性解释,预示着AI行业将从卖工具的阶段,进化到卖协作,并最终迈向卖成果的新阶段。为了实现从工具到成果的跨越,峰会强调了Agent(智能体)的重要价值。紧接着,硅谷的科技巨头们迅速响应,微软CEO纳德拉在主题演讲中宣布,人类已迈入AI Agent时代,见证AI系统以全新方式助力问题解决。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也推出了面向开发者的新Codex智能体,称其为编程史上的重大变革。

在国内市场,大厂们同样嗅到了变革的气息。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纷纷加速布局Agent应用。据知情人士透露,字节跳动内部已有多个团队在竞相开发Agent产品,百度在create大会上推出了可直接使用的Agent心响,而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则自称为“超级Agent”。阿里飞猪的“问一问”和百度的“法行宝”等垂类Agent也在迅速扩张。

Manus智能体的突然崛起,更是激发了大厂们的加速布局。这家由真格基金投资的国产Agent团队,在2025年3月初上线内测后,迅速赢得了全球关注。其强大的实操型功能应用和用户体验,让主流观点首次意识到,基于主流大模型的Agent能够带来如此显著的效果。从那时起,大厂们的动作明显加快。

字节跳动是饱和攻击的典型代表。在Manus智能体出圈前后,字节已有多个团队在开发不同智能体产品。到了4月底,字节的flow团队推出了扣子空间,定位为“用户与AI Agent协同办公的最佳场所”。扣子空间基于自研的豆包大模型构建,支持MCP协议,可调用飞书多维表格、高德地图、图像工具等组件。

百度的动作同样迅速。在4月的create大会上,李彦宏明确表示,AI的终极价值在于应用落地,而智能体是连接模型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核心载体。大会期间,百度推出了通用智能体心响,并宣布兼容MCP。阿里巴巴也未放松布局,凭借基础模型的优势,以及对夸克、钉钉的加码,在toB和toC端都具备了竞争力。

从大模型的竞争到Agent的竞争,大厂们角逐的核心在于技术加速后的交互方式变化,以及对生态级别入口的争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大模型时代,DeepSeek凭借其技术领先性,轻松获得了庞大用户量,而腾讯通过元宝链接DeepSeek,成功抢占了入场券。如今的Agent竞争逻辑相似,产品快速成型意味着对市场具有碾压级别的领先。

在红杉分享会中,还提到了企业级市场中,垂直领域智能体OS可能先跑出来,如法律领域的Harvey和医疗领域的Open Evidence,因为它们能听懂行业语言,理解真实需求。Open Evidence作为专为医生设计的AI诊断辅助工具,迅速在美国医生群体中普及,显示了Agent的潜力不仅局限于一两个应用,更在于生态级别的入口。

对于胜负手,业内普遍认为,大模型的能力决定着Agent的能力。百度、阿里与字节在这方面不分伯仲。百度与苹果的合作,显示了其在模型能力上的认可;阿里拥有可能是最优秀的开源大模型qwen;字节基于豆包大模型的产品长期占据C端下载量前列。生态厚度和成本也是关键因素。百度开放了大模型和千帆开发平台兼容,而字节则更愿意自身成为全新的Agent工厂,阿里则集合所有能力在夸克之中。

尽管大厂竞速和爆款产品让Agent赛道热度飙升,但行业远未达到类似GPT的颠覆性临界点。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落地和用户心智占领等方面,Agent仍需跨越多重鸿沟。当前Agent的核心能力仍高度依赖大模型,但模型本身存在局限性,生态整合处于碎片化状态,落地路径不清晰,垂直领域探索初现曙光但规模化仍需时间。用户对Agent的期待与实际能力存在落差,部分用户误认为Agent能完全替代人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