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电投策略大转向:煤电重启,光伏资产为何频遭甩卖?

   时间:2025-05-11 09:03:13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国内能源领域的一则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被誉为“绿电之王”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简称国家电投),在经历了一系列光伏电站资产的甩卖后,悄然启动了煤电资产的内部重组。

5月5日晚,国家电投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电投能源(SZ:002128)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白音华煤电)的全部股权。这一动作看似平常,但与其之前大规模甩卖煤电资产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令人费解。

回顾往昔,国家电投在煤电资产上的态度曾一度坚决。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煤电业务在2021年至2022年间因煤价高涨而连续巨亏,国家电投开始大力清退煤电资产,特别是那些低效且亏损的煤电厂。彼时,国家电投的煤电业务亏损严重,2022年煤电亏损率高达60%,部分电厂甚至资不抵债。

然而,在这一轮煤电资产甩卖潮中,国家电投却与煤炭企业如中煤集团达成了多项交易,将煤电资产转让给这些因煤价上涨而赚得盆满钵满的煤炭企业。这种煤电联营的模式,在当时被视为双赢之举。

与此同时,国家电投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却如火如荼。截至2024年底,其清洁能源装机已突破1.9亿千瓦,绿电装机占比接近73%。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绿电之王”却在近期开始甩卖光伏电站资产。从2024年4月开始,国家电投陆续终止了多个光伏项目,并频繁挂牌旗下新能源公司的股权。

据统计,从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国家电投累计转让了旗下近40家新能源公司的股权,涉及光伏、风电项目的总装机容量超过3.2吉瓦,交易评估价值约180亿元。这一连串的动作,让人不禁对国家电投的新能源战略产生疑问。

然而,在国家电投甩卖新能源资产的同时,却又突然积极盘活煤电资产。这一转折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想。有人认为,国家电投此举是为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电投在新能源发展遭遇瓶颈后,重新审视煤电价值的结果。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装机的爆发式增长,电力系统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如国家电投曾甩卖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已经出现了超低价甚至负电价的情况。这使得新能源项目的收益成为大问题,也是国家电投甩卖新能源资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此背景下,煤电的作用得到了重新审视。一方面,煤电在电力保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煤电也是提供灵活性调节和支撑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家电投选择将煤电资产进行体内重组,也是基于这一现实考量。

对于国家电投而言,绿电代煤不仅要追求装机规模的扩大,更要注重实际效果。这包括新能源场站能够盈利,以及绿电发电量在系统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因此,重新审视煤电与新能源的搭配关系,寻找两者的完美结合点,成为了国家电投的现实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电投不仅需要对煤电资产进行优化重组,还需要加强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绿色转型的同时,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投的这一系列动作并非孤立事件。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结构的深刻变革,煤电与新能源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实现绿色转型和电力保供的双重目标,将是未来能源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电投作为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动作和决策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我们期待国家电投能够在探索煤电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上,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为推动我国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随着能源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环境的持续调整,国家电投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战略布局和业务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