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行业寒冬已至?优必选巨亏,朱啸虎言论再引热议

   时间:2025-04-15 16:00:0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浪潮逐渐平息之际,人形机器人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挑战。近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公布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在该年度实现了13.05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7%,毛利达到3.74亿元,同比增长12.4%。然而,在这看似积极的数字背后,优必选依旧深陷亏损泥潭,全年亏损额高达11.6亿元,尽管相比2023年的12.65亿元有所减少,但如此规模的亏损仍然让市场对其未来持谨慎态度。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优必选引以为傲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在2024年仅交付了10台机器人,创造了3500万元的收入,这与公司之前大力宣传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愿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就在优必选财报发布前夕,另一家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达闼机器人,也被曝出资金链断裂、面临停摆的危机,尽管随后达闼发表了辟谣声明,但市场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泡沫论”开始甚嚣尘上。

早些时候,知名投资人朱啸虎曾公开表示,他看不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并已批量退出该领域。这一观点随即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反驳,其中,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和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都在朋友圈对朱啸虎的言论进行了驳斥。张颖认为,机器人领域是一个大赛道,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有些泡沫很正常,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孕育出大公司。赵同阳则直接指出,朱啸虎更适合投资那些“今年投入后年见效的快餐式项目”。

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一方面是企业的高调宣传与行业的潜在风险并存,另一方面是资本的狂热涌入与投资人的批量退出,这种矛盾现象让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行业龙头的优必选,能否扛起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的大旗,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亏损对于优必选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自2020年以来,公司从未实现过盈利。尽管2024年的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从营收结构来看,消费级机器人业务成为了优必选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比增长了88.1%,达到4.77亿元,其中,智能宠物设备如空气萝卜智能猫砂盆系列产品成为了业内的跨境爆款,在国内电商平台也表现不俗。然而,消费级机器人业务的高增长并未带来利润的同步提升,反而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上一年的31.5%下降至28.7%。

与消费级机器人业务的强劲表现相比,优必选的其他业务板块则显得不尽如人意。教育、物流等传统业务增速放缓或出现下滑,人形机器人业务更是贡献不足。2024年,物流机器人业务实现营收3.22亿元,同比减少17.5%,从第一大业务退居至第三大业务。而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人形机器人业务在2024年的表现远低于预期,尽管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全年研发投入达到4.78亿元,占营收比例的36.6%,但商业化进展却十分缓慢,全年仅交付10台机器人,实现收入3500万元,占公司总收入的2.7%。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高昂价格成为了制约其商业化的一大障碍。以350万元/台的平均售价,显然超出了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相比之下,国内另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推出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G1,售价仅为9.9万元,更具市场竞争力。尽管优必选将“定制化”视为聚焦高端市场的策略,并预计2025年实现千台人形机器人的产能,但市场对此仍持怀疑态度。一方面,所谓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更多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展示需求,而非真正的商业应用;另一方面,从目前的交付情况来看,能否实现2025年的产能目标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就在优必选发布财报的前几天,另一家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明星企业达闼机器人也被曝出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天眼查数据显示,达闼已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被执行总金额达到3530.09万元,同时还有多起股权遭遇冻结的记录。这家曾经备受资本青睐的明星企业,如今却陷入了绝境,这无疑给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敲响了警钟。

达闼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也是当前众多人形机器人企业绕不开的问题——商业化难度较大,盈利遥遥无期。加上后来者众多,不乏资金实力强劲的大厂和技术创新不断的新秀,像达闼、优必选这样的早期明星人形企业,想要靠“啃老本”来稳住市场并不现实。这无疑也给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让各界开始重新审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