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老年短剧在各大视频平台上迅速崛起,以其独特的剧情和精准的受众定位,吸引了大量中老年观众的关注。这类短剧往往以中老年人为主角,讲述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励志故事。
其中,《闪婚老伴是豪门》、《闪婚50岁》、《老炮儿之上阵父子兵》等短剧更是火爆全网。这些短剧不仅剧情紧凑、反转不断,而且人物关系复杂,情感冲突激烈,让中老年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缩影。一些观众表示,虽然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羞耻,但越往后看越上头,完全停不下来。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中老年群体已然成为微短剧受众的主要部分。这块庞大的市场,让短剧制作方和平台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推出针对中老年观众的短剧作品。
为了迎合中老年观众的喜好,这些短剧通常以“中老年逆袭”、“黄昏恋甜宠”为主题,讲述中老年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如何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故事。剧中主角往往是为儿女默默付出的年迈父母,他们善良、节俭,却在生活中遭遇各种磨难。剧情聚焦于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亲情友情等,让中老年观众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
然而,随着中老年短剧的火爆,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由于中老年人对电子付费的知识盲区,以及平台利用算法技术精准推送相似短剧,导致一些中老年观众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付费陷阱。平台通常会以“1元解锁全集特权”为诱饵,引导老人进行付费,然后进一步利用自动续费、免密支付等功能,让中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花费了大量金钱。
据报道,一些中老年观众在短短几年内,就花费了数万元用于观看短剧。这些钱原本是他们的养老治病积蓄,却因为沉迷短剧而白白浪费。当家人发现后,想要退款却困难重重。不仅要面对复杂的退款流程,还要面对平台的各种推诿和拖延。
除了金钱损失外,沉迷短剧还给中老年观众带来了健康隐患。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观看短剧,不仅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和视力下降,还可能引发颈椎病、手腕疼痛等问题。过度沉迷短剧还会让中老年人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影响家庭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广电总局网络试听司发布了《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管理提示》,要求扭转刻意制造冲突和价值观撕裂的创作倾向。同时,监管部门还将网络微短剧纳入备案管理,加强规范引导。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净化中老年短剧市场,保护中老年观众的合法权益。
尽管中老年短剧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但其独特的魅力和庞大的受众群体仍然让许多制作方和平台趋之若鹜。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中老年短剧将会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为中老年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和更好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