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AIGC能力的层出不穷,让曾经被戏称为“人工智障”的AI逐渐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各路专家、大V和营销号的热捧,让不少人对AI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迷惘。
“这AI好像真有两把刷子”,“让我写几千字的论文?想都别想”,“画张宫崎骏风格的画?我更不行”,“咱们是不是真要被AI取代了?”——这样的言论在网络上屡见不鲜,人们对AI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然而,在这股AI热潮中,我们不妨冷静一下,看看那些依旧占据主流市场,但实则“蠢”得可爱的AI技术。它们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以DeepSeek为例,这款大模型在爆火之后,很快就被人们发现了其高幻觉率的问题。根据Vectara发布的大模型幻觉排行榜,DeepSeek-R1的幻觉率高达14.3%,在主流大模型中名列前茅。这意味着,DeepSeek给出的很多信息都是它凭空捏造的。推荐的店铺不存在,给出的文献是AI伪造,提出的专业观点更是信口开河。最可笑的是,这些编造的信息还往往有鼻子有眼,让人难以分辨真伪。
那么,AI为什么会胡编乱造这些信息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被人类误导的。大语言模型为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通常会加入联网搜索机制。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营销号随处可见。AI检索到的信息往往缺乏权威性和信源支撑,因此很容易受到误导。
除了大语言模型,机器视觉类的AI技术也存在不少问题。机器视觉的基本实现路径是模糊比对,即对比两种物体有多少相似的视觉信息点。然而,这种比对方式很容易受到干扰。AI会把真猫和画出来的猫当作同一种东西,也会把加了像素点的路标当作截然不同的物体。因此,机器视觉的误判率往往很高,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有人买了一台主打AI能力的扫地机器人。然而,这台机器人在上岗第一天就把客厅门槛地垫上的图案识别成了线团,因此一直在地垫旁边徘徊,直到没电。这种愚蠢的现象,其实普遍发生于今天所有机器视觉类的AI技术里。
智能语音助手也存在不少问题。虽然近年来方言识别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依然存在需要慢速、清晰讲出方言才能完成交互的问题。这对于习惯了快速、随意讲话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尤其是在车载场景、家务场景、运动场景里,要求慢速清晰讲方言简直就是个悖论。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人们怒怼导航、怒骂语音助手的场景。
智能家电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在,电视、手机、音箱、扫地机等设备都会说话,这已经够让人头疼了。更离谱的是,冰箱、洗衣机、电饭煲、马桶等设备也开始加入“聊天大军”。它们不仅名字各异,而且经常相互唤醒,让人不胜其烦。想象一下,深更半夜,你突然听到家里的各种设备开始七嘴八舌地聊天,那场面简直让人崩溃。
然而,尽管AI技术存在这些问题,但我们并不应该因此否定它的价值和前景。AI只是技术工具的一种,它不会过分聪明,也不会过分愚蠢。它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辅助手段,让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一些任务。因此,我们应该坦然接受AI的优点和缺点,享受它的每一次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之心,不断推动AI技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