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南昌,春寒依旧的3月里,一家曾被誉为“中国版乐高”的企业——沐邦高科,正陷入一场风波之中。这家以益智玩具为主打产品的公司,近年来试图通过跨界转型进入光伏行业,但其道路却充满了曲折。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沐邦高科宣布以高达9.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净资产仅为1.7亿元的硅片企业——豪安能源。这一高溢价交易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标志着沐邦高科正式踏上了向光伏企业转型的道路。为了支撑这一转型,公司还启动了定增融资计划,旨在打造光伏产业的新引擎。
然而,这场看似雄心勃勃的转型计划,却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渐暴露出了问题。豪安能源原实控人承诺的业绩对赌并未如期实现,到了2024年,豪安能源的业绩更是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陷入了亏损。面对这一局面,沐邦高科通过计提业绩补偿款的财务手段,大幅缩减了当年的归母净利润亏损。但这一举措并未能挽回公司的颓势,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质疑。
与此同时,沐邦高科控股股东在2024年8月中旬抛出了增持计划,而这一时间点恰好与8月末定增股份解禁期相近。随后,公司股价出现了飙升,这一巧合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测。然而,好景不长,截至2025年4月初,沐邦高科股价已经较高点跌去了60%,高位接盘的散户深陷亏损泥潭。这场跨界光伏的狂欢,最终沦为少数人套现离场的盛宴。
回顾沐邦高科的转型之路,其跨界高溢价收购豪安能源的行为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步。然而,这场收购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疑点。豪安能源原实控人张忠安夫妇承诺的业绩对赌并未实现,反而因为业绩下滑触发了对赌协议中的全额补偿条款。令人惊讶的是,张忠安在2022年将豪安能源以9.8亿元卖给沐邦高科后,又因为对赌失败将这9.8亿元“原数返回”。这一举动不禁让人怀疑,沐邦高科与张忠安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联。
除了收购问题外,沐邦高科的定增计划也充满了波折。在决定收购豪安能源后不久,公司便抛出了定增计划,旨在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豪安能源、硅提纯和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然而,这一计划却遭遇了监管部门的重重质疑和修订,直到2023年末才最终获得批复。而在这份“难产”了两年的定增计划中,张忠安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用1.5亿余元认购了沐邦高科的股份。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沐邦高科抛出增持计划后不久,公司股价便开始触底拉升。而在这波上涨行情中,无论是通过定增入股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还是以较高价格买入张忠安都实现了浮盈。然而,在沐邦高科2024年三季度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里,已经没有了张忠安的名字。这意味着他可能已经趁机套现离场。
在这场资本游戏中,沐邦高科的散户投资者成为了最终的买单者。他们高位接盘后深陷亏损泥潭,而公司的大股东和部分机构却早已借机套现离场。沐邦高科的光伏美梦最终破碎,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和散户的哀叹。
沐邦高科在定增解禁前夕抛出的增持计划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这一计划是否是为了推高股价、配合大股东和部分机构套现?而张忠安的减持行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明确的答案。沐邦高科的这场跨界光伏之旅,最终成为了一场充满争议和质疑的资本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