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行业高管频繁变动的背景下,一个令人瞩目的回归故事正在上演——钉钉的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即将重返钉钉,担任CEO一职。这一消息在3月31日晚由多家媒体曝出,据称阿里集团将收购无招创办的两氢一氧公司中投资人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原钉钉CEO叶军(花名:不穷)将调回集团等待新任命。
在阿里老员工的心中,无招是一位带领几乎陷入困境的创新业务实现绝地反击的猛将。在他离任前,钉钉的用户数已超过3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500万家,这些数据以及集团内部连续给予的高分评价,都见证了他的辉煌成就。今年,正好是钉钉创立的十周年。
十年一个轮回,如今的钉钉用户数已超过7亿,企业组织数达到2500万家。在这个关键时刻,携带创业基因的创始人回归,目的显而易见——抓住协同赛道中的AI生产力机遇。在智能体与AI应用概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无招的回归将为钉钉的AI产品和用户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日前,钉钉在“AI创业N次方”生态创新大会上宣布“全面开启AI生态建设”,此次人事变动无疑是对这一战略的进一步提速。
在金庸的浙大演讲中,他曾讲述过“无招”的境界,即舍弃固定的教条与信念,这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不谋而合。企业的第一性是增长,而用户增长则是这一基础上的核心。钉钉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了用户对于维持市场地位的重要性。尽管在商业化的道路上,钉钉曾面临外界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但其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却与国内企业付费意愿的提升保持同步。
然而,在AI浪潮的冲击下,钉钉既有的用户规模优势开始显现松动的迹象。当前的AI技术尚未为办公市场创造全新场景,几乎所有创新都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这一现状使得AI创企难以通过生产力革命切入企服市场,同时也将既有企服玩家在AI领域的竞争导向了用户规模与粘性的比拼。据钉钉公布的数据,目前已有超过220万家企业在钉钉上使用AI,但这一数字仅占其活跃企业与组织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对于已经投身AI三年的钉钉来说,这一进展显然不够迅速。
自2023年4月推出斜杠以来,钉钉为企业用户接触AI设计了一整套流程与产品框架。然而,在不进入具体场景的情况下,AI助理的功能并未能充分吸引用户。用户们发现,在相对泛化的审批、检索等流程上,让AI助理报出操作步骤显得有些多余。钉钉在多个内部指标下不断扩张的产品边界,也分散了用户对AI的注意力。
无招的回归,无疑将为钉钉带来新的变化。他曾在钉钉生态大会上提出的“做小钉钉、做好钉钉、做酷钉钉”的理念,本质上是对协同办公业务本质思考的复用。他强调要守住协同产品的边界,同时在AI领域复制钉钉在中小微组织中的超高渗透率和频次。这一战略调整,或许将在即将召开的钉钉生态大会上通过更新的口号得以体现。
在集团视角下,钉钉作为非电商基础设施且缺乏相应基因的业务,一直处在圈层的最外围。然而,随着集团电商业务在市场份额上的走弱,这些业务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开始强调营收与商业化,要么被断舍离。钉钉显然选择了前者,但其发展路径却与无招最初的构想有所出入。
钉钉最初空有用户体量,却因时代和OA基础功能的局限而缺乏做大营收的能力。于是,它成为云计算连接广大企服市场的入口,云端成为变现场域以及用户业务的场景载体。然而,随着“云钉一体”战略的深化,钉钉的发展战略逐渐与阿里云绑定,指向了大客户、政企、信创等关键词和突破口,这与无招起初对钉钉服务中小客户的战略相悖。
尽管如此,无招设想中的链路仍然对钉钉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强调的简单易用、快速落地的基础件让业务快速交付,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然而,在缺乏流量灌溉的情况下,低门槛的产品也意味着高流失可能。因此,钉钉需要自基座上长出具备付费空间与粘性的产品与服务。这一逻辑催生了底座-低代码平台-酷应用三层架构。
然而,随着云钉一体的深化,无招设想中的链路被钉钉对云、对大客户、对规模的追求所影响。为中小企业与普惠铺的路一度成为秀规模的附属品。生态伙伴在应用商店上架的应用往往是“缩水”的测试版,为更深度的定制订单引流。这一现状使得酷应用生态为钉钉带来的SDK收入有限。
尽管如此,2024年的钉钉仍然展现出了不少可喜的变化。在企服生态上,钉钉联手合作伙伴连续推出多个以原子化套件为基础的落地件“扩容”,同时还加码低代码生态,为中小企业与组织提供敏捷开发能力。这些变化为无招的回归做好了铺垫。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一朴素的斗争哲学道出了业务成长与竞争的本质。用户规模的绝对优势意味着待激活的存量,这是无招必须为钉钉抓住的成长空间。然而,在他缺席协同赛道的这几年里,企业组织乃至个人对办公的理念与诉求也在发生变化。
无招带领钉钉完成了从0到1甚至到100的蜕变,但继任者叶军却稳住了大盘。叶军以其“钝感力”专注于目标,却难以兼顾细枝末节。这导致钉钉一度因“管理导向”的老板工具印象而为打工人们诟病。然而,在叶军的推动下,钉钉开始自管理向协同拓展,补强了AI时代下相对于对手的短板。
基于当前协同赛道的竞争情况以及无招对中小组织的渗透程度,我们可以推测他正式回归后,将主要发力打造某个拳头产品,并收缩边界,以低代码为媒介推动AI在中小组织的渗透。尽管钉钉在AI拳头产品上的表现可能稍逊一筹,但其用户体量与技术能力却不容忽视。AI渗透存量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