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数智化变革。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多家知名银行,已陆续公布了其2024年度的财务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它们在数智化转型道路上的最新进展。
在这场转型浪潮中,国有大行依然扮演着领航者的角色。中国银行在科技领域的投入高达238.09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3.76%,同比增长0.27个百分点。邮储银行同样不甘示弱,其科技投入达到122.96亿元,同比增长9.03%,占营业收入的3.53%。尽管交通银行的科技投入金额略有下降,但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却高达5.41%,位居六大行之首。
然而,股份制银行的转型之路则显得更为曲折。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虽然科技投入占比普遍下滑,但它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却从未停止。中信银行更是继招商银行之后,成为第二家科技投入超百亿的股份制银行,其投入达到121.53亿元,同比增长38.91%。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也在这场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重庆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等,尽管规模不大,但它们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却毫不吝啬。重庆银行的科技投入同比增长达到20%,常熟银行和瑞丰银行的增长幅度也分别高达27.65%和15.20%。这些中小银行正通过科技赋能,努力实现差异化竞争。
在这场数智化转型中,人才成为了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纷纷扩大科技条线员工队伍,其中交通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储备比例更是高达9.44%,领跑全行业。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也不甘落后,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均有所提升,常熟银行、瑞丰银行等中小银行更是通过外部招聘,成功引入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银行的运营效率,更推动了银行业务场景的拓展和创新。中国银行通过深化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新增了超900个业务场景;交通银行则通过强化金融科技对业务的赋能,迭代发展了一系列创新产品服务;招商银行更是加快了从“线上招行”向“数智招行”的迈进,全行大模型应用场景已超过120个。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也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几家城商行和农商行也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重庆农商行建强的“渝农资产智管”系统,已服务全市100%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常熟银行、瑞丰银行等也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整体来看,不同梯队、不同类型银行的转型路径虽然各异,但都展现出了对科技赋能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科技重构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银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