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博雅 编辑:鹤翔
刚刚,锅圈食品(以下简称“锅圈”)发布了自己2024年的全年财报。从财报数据来看,锅圈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中有进,几项关键指标亮眼。其中,全年营收达到64.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2%;毛利14.17亿元,同比增长4.9%;核心经营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3.1%。
尤其惊艳的是,锅圈的现金储备由2023年12月31日的19.36亿元增长9.8%至21.25亿元,负债率进一步降至3.2%。其展现出来的业务韧性和财务稳定性远超市场同行,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差钱”。在此基础上,锅圈也宣布了上市来最大的一笔股东年度分红,较2023年大幅增加39.8%,总规模约2亿元。对一家以社区餐饮零售作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来说,这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殊为不易。
透过财报可以发现,锅圈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能够稳中求进的根本原因,在于扎实的供应链能力、创新的渠道策略和高效的会员运营。2024年,锅圈会员规模由2023年的2790万增加至4133万,增长48.2%;会员储值9.9亿,同比增长36.6%,用户忠诚度显著提升。
而在门店层面,锅圈则有更为明确的发展计划。
“下一个五年,锅圈门店总量要达到2万家。”在今年3月接受《河南日报》专访时,锅圈集团董事长杨明超掷地有声地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他表示:锅圈已启动第二个万店计划,未来五年将瞄准县市区下沉市场新增1万家门店,以“性价比”策略实现门店数量与效率的再提升。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锅圈共有10150家门店,连续两年维持万家规模,而其新目标则直指下沉市场。财报披露,锅圈在2024年对面向乡镇市场的门店做了优化和升级,改造后的新乡镇门店在去年净增了287家,这成为锅圈达成两万点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2万店目标的提出,既让人看到了锅圈的野心与魄力,也引发了无数的疑问:锅圈究竟有何底气制定这样的目标?未来五年又将如何实现从“万店”到“2万店”的跃迁?
01 推进供应链革命,锅圈护城河难复制
在“得供应链者得天下”已成行业共识的当下,锅圈冲击第二个万店目标的底气,自然离不开其历时八年构建的产业密集型供应链体系。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锅圈已拥有“和一”“丸来丸去”“澄明”“欢欢”“逮虾记”“台江工厂”等六个食材生产厂。自有食材厂的数量较2023年翻了一番。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目前锅圈销售的产品中20%以上来自自有工厂。
随着中间商被逐步干掉,锅圈产品的成本得到了持续优化,这为锅圈将市场持续下探提供了底气。
锅圈在全国布局了18大现代化中心仓,形成了覆盖冷藏、冷冻、常温的多规格标准化仓储体系,使乡镇层级门店也可以享受次日达的高效物流配送。
图:锅圈产品生产线
不同于传统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区域配送”模式,锅圈对供应链能力的持续锻造,堪称一场隐形的产业革命:通过单品单厂、产地直供、冷链基建的三重创新,实现从“贸易型”到“产业型”的进化,形成“销供产一体化”“三二一产联动”的百亿级产业集群,进而将供应链效率提升至行业新高度。
锅圈对供应链的改造始于“聚焦战略”。
通过将每个核心单品交由专业工厂独家生产,锅圈形成“单品单厂”的上游供应链合作模式。以虾滑品类为例,锅圈在广西北海投资建设的逮虾记工厂,依托当地优质青虾资源打造了年产能2万吨的智能化工厂,通过规模化集采将原料成本降低30%,同时推动虾滑产品研发周期从行业平均的6个月缩短至3个月。
这种对“单品单厂”模式下“产业纵深”的极致追求,不仅保障了产品的稳定供给,更通过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了成本。当2024年锅圈推出“99元毛肚自由套餐”时,其能够在30天内完成从产品研发、原料调配到全国万店铺货的全流程,并保证在99元的超实惠价格体系下,锅圈自身和加盟商仍然有利润可赚,这听起来简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高品质、低成本、高稳定的供应能力,成为了毛肚自由套餐在去年夏天火爆全网,五个月售出5亿销售额的幕后功臣。
产业纵深的另一重价值在于三产联动效应。
以鹿邑产业园为例,当地农户通过订单农业为工厂供应原料,工厂完成标准化加工后,经由冷链物流体系的全国化物流网络直抵门店,最终通过“社区中央厨房”触达消费者。这一链条的打通,既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损耗,又通过规模化采购压低了牛羊肉等核心食材成本。
杨明超将这种模式概括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终极形态——当供应链从采购协议升级为产业投资,锅圈得以在品质、成本和稳定性上建立护城河。
02 下沉市场破局,乡镇店的“性价比”方法论
从“城尾乡头”的县城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下沉市场不断释放出立体的、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超过66%的个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
当锅圈将第二个万店目标锁定乡镇市场,其面临的不仅是门店数量的增长,更是商业模型的迭代。换言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一线城市1/3的下沉市场,锅圈需要解开一道复杂的“性价比方程式”:如何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使乡镇消费者能够以实惠价格享受到优质食材?
图:锅圈乡镇店
与锅圈标准店不同,锅圈乡镇店以锅圈既有的优势产品为基础,整合火锅、烧烤、预制菜等一站式食材解决方案,还将提供更符合下沉市场需求的雪糕、丸滑、面点等产品的批发业务,同时对门店的陈列和布局也进行了针对化的改造。这些升级动作,使新乡镇店不仅满足了乡镇消费者对便捷、高性价比餐饮的需求,还开拓了下沉市场小B客户的销售渠道。
一方面,乡镇消费者对“在家吃饭”的品质需求显著提升,锅圈的产品不仅简化了烹饪流程,还为乡镇消费者提供了低价高品质的食材选择,毛肚自由套餐,儿童牛排套餐等高质价比的产品系列走上了乡镇消费者的餐桌,成为其一日三餐场景下的高“质价比”选择。
另一方面,锅圈通过标准化门店、品牌化产品及冷链物流的组合优势,在乡镇市场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壁垒。例如,在甘肃陇南武都区,锅圈通过直采当地“大红袍”花椒,既解决了椒农的销路问题,又为乡镇门店提供了特色食材,实现了供应链与下沉市场的双向赋能。
图:锅圈位于甘肃武都的花椒种植基地
深入来看,锅圈在下沉市场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其对冷链物流的“毛细血管式”布局。
在冷链物流领域,锅圈控股股东锅圈实业于2024年7月完成对华鼎冷链的全资收购,锅圈与华鼎冷链成为兄弟企业,这标志着锅圈供应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种物流网络的重构,使得锅圈快速缩减乡镇级门店的配送时效及商品的库存周转天数。
图:华鼎冷链
锅圈通过自主研发数字化系统,实现了从供应链管理到门店运营的全流程数字化,可根据区域消费数据精准指导备货和新品研发,进一步提升了下沉市场的运营效率。
“锅圈的基因本身就包含对极致性价比的追求。”在行业人士看来,通过标准化产品、冷链触达效率、场景解决方案、数智化体系建设的组合优势,锅圈得以精准匹配县域消费者对“品质升级但拒绝溢价”的需求,并由此在县域市场建立起竞争壁垒。
03 渠道创新、即时零售与出海,撑起锅圈新十年
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布局,进一步放大了锅圈的下沉市场优势。
在巩固线下门店网络的同时,锅圈加速抖音等线上平台布局,通过“毛肚自由”等爆款套餐实现流量引流。
以2024年春节期间锅圈食汇联动抖音生活服务“畅吃聚会日”IP活动为例,期间抖音平台14天交易额突破5700万元,11月交易额增幅位列抖音生活服务火锅行业Top1,高转化之外,也吸引了更多用户群的关注,品牌总曝光高达7亿次+,直播曝光超4亿次。
全年来看,锅圈在抖音等线上渠道的总曝光量超过62.1亿次,锅圈毛肚自由火锅套餐5个月销量超500万份,成为年度爆款,多次登上抖音品类热销榜的首位。这种“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的闭环模式,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更精准触达了下沉市场消费者,带动了门店客流量,为其门店扩张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
图源:抖音
在更长远的发展目标上,锅圈将新的增长点定位在了即时零售和出海。
2024年9月,锅圈宣布了i锅圈即时零售业务的上线。该业务以锅圈覆盖全国的门店体系为依托,以线上渠道为触点,通过“一店一铺一库”的战略布局,让消费者线上买马上吃的需求得到满足。这一业务模式的想象力在于,其可以更高频的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使门店和消费者同时受益,同时还可以嫁接物联网、大数据及AI技术等新型生产力,以智慧化无人门店的形态,将运营时间拉长,实现收入的增长。
而出海则显得更为顺理成章,海外有诸多的华人聚居地,大家对“火锅”、“烧烤”等中国味道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锅圈通过“中国味道”加“区域化供应链”的模式将业务延伸至东南亚等华人聚居区,以其对味道和供应链的成熟理解,很有希望打造出一场新的中国味觉风暴,并构建起中国食品供应链出海的新范式。
以上新渠道,有希望成为锅圈的第二增长曲线,撑起锅圈未来新10年的增长空间。
结语:超强韧性加创新能力,催生颠覆性商业物种
总的来说,通过成本优化、场景重构、组织进化和产业集群的协同作用,锅圈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而锅圈的两万店目标,也揭示了供应链革命对餐饮零售行业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说明,当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与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共振,就能催生出颠覆性的商业物种。
中国餐饮零售市场正呈现“下沉市场消费升级”与“城市消费理性化”并行的新趋势。当传统餐饮品牌困于一线城市的流量争夺时,锅圈通过“强供应链+高性价比+全场景渗透”的组合拳践行着“又好又便宜”的消费承诺,同时在下沉市场找到了新的增长蓝海。
而随着两万家门店计划的逐步落地,即时零售和出海也已经拿起接力棒,撑起锅圈新的发展空间。
锅圈这场始于河南的效率革命,或将重塑中国和东南亚的食品供应链底层逻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范式。正如杨明超所言:“锅圈致力于让消费者在家轻松吃上平价优质美味,未来,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万店锅圈将解锁N种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在这条道路上,锅圈正以供应链为引擎,驶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