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近期动作频频,先是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紧接着又宣布向蔚来能源注资不超过25亿元。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二次上市的决策,让不少投资者好奇其背后的动机。
从表面上看,宁德时代似乎并不缺钱。毕竟,就在不久前,它刚刚公布了2024年的财报,净利润实现了15.01%的增长,达到了507.45亿元,平均每天净赚1.4亿元。然而,营收方面却出现了9.70%的下滑,降至3620.13亿元。这一降一升之间,透露出宁德时代当前面临的行业挑战。
营收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二是行业内卷导致的降价潮。2024年,碳酸锂、磷酸铁锂等原材料价格暴跌,电池成本随之下滑,储能电芯价格更是跌幅达48%。动力电池价格也进入了“地板价”区间,从2023年的0.4元/Wh降至2024年的0.33元/Wh。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宁德时代也不得不加入降价大军,动力电池均价同比下滑25%,储能均价下滑29%。
尽管降价,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系统销量却分别实现了18.85%和34.32%的增长。然而,销量的增长并未能带动收入的上升,这反映出行业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宁德时代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和更大的市场,以应对这一竞争格局。
此时,二次上市成为了宁德时代的一个重要选择。其背后的逻辑是全球化发展战略。随着国内相关企业普遍面临亏损,宁德时代也在寻求海外市场的更多增长机会。财报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虽然同比下滑15.77%,但毛利率却同比增长了9.88%,达到29.45%。这表明,海外市场对于宁德时代来说仍具有较大的潜力。
宁德时代此前也曾指出,随着海外建厂和运营的推进,企业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因此,赴港二次上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通过在香港上市,宁德时代可以更好地进行国际市场上的资金调度和跨境运营。
回顾过去,宁德时代曾凭借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加持,迎来了“高光时刻”,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然而,随着行业的竞争加剧,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也受到了挑战。尤其是车企引入第二、第三电池供应商以及布局自研电池的趋势,对宁德时代的议价能力和市场份额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与此同时,比亚迪等竞争对手也在紧追不舍。虽然比亚迪在市值提升速度上曾一度落后于宁德时代,但近年来其市值也持续创下新高,最终与宁德时代比肩。截至最近收盘,两家公司的市值均达到了1.13万亿元。
面对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价格战和竞争问题,宁德时代需要采取多种战略手段来应对周期性下行压力。赴港上市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通过融资、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宁德时代正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宁德时代还通过与蔚来能源等企业的股权合作,深化双方的战略互信,进一步巩固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这些举措都显示出宁德时代在面对行业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