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海天筑梦,鲁大团队15战全胜护航卫星翱翔天际

   时间:2025-02-24 07:27:16 来源:极目新闻作者:极目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山东海阳附近的海域,一场载入史册的航天壮举再次上演。随着“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的轰鸣,10颗卫星被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海上航天发射技术取得了又一里程碑式的成就。

在这次发射的背后,有一支平均年龄仅32岁的年轻团队,他们来自鲁东大学,以滕瑶教授为核心,组成了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正是这支团队,默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助力了中国海上航天发射技术的飞速发展。

自2019年中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成功以来,滕瑶教授和他的团队便投身于技术的攻坚克难之中。面对海况复杂、平台晃动、盐雾腐蚀等一系列挑战,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致力于解决火箭发射在支持装备上的稳定性问题。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不仅成功筹建了国内首个集“船、箭、星、控”于一体的海上航天领域重大科研创新平台,还创新性地提出了“海基发射动态补偿”技术,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基发射姿态及周界安全实时监测系统”。这些技术的突破,使得火箭在复杂海况下依然能够精准入轨,极大地提升了海上发射的成功率和效率。

在海上发射的历程中,滕瑶教授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和磨砺。他们参与了全部15次海上发射任务,积累了超过100TB的宝贵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为他们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见证了他们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教训,从一次次成功中汲取经验的成长历程。

团队成员们深知,每一次发射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紧密合作和无私奉献。在发射前,他们会不分昼夜地投入工作,反复核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直到确认万无一失。在发射过程中,他们会实时监测各项数据,直到火箭精准进入预定轨道,才敢稍稍放下悬着的心。

滕瑶教授在谈到团队的成功时,总是满怀感慨。他说:“这个奖项不仅属于我们团队,更属于所有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的人。我们的梦想是让中国海上发射技术走向世界,让更多‘中国星’闪耀太空。”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将继续以原创性海洋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海上发射技术的新突破。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鲁东大学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团队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将继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中国航天海上发射的壮丽诗篇,创造新的传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