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大学的一项重大决策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校宣布暂停招收27个本科专业。
据山东大学官方发布的《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显示,目前山东大学共有本科专业126个,但在招专业已缩减至99个。其中,金融工程、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等27个专业被暂停招生,书法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10个专业则被撤销。同时,学校新增了工程软件、运动训练两个新专业。
这一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山东大学此举背后原因的猜测。为何山东大学会选择停招这些专业?其背后的考量又是什么?
从山东大学发布的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停招或撤销的专业名单。这些专业涵盖了金融、历史、工程、管理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曾经热门或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
与此同时,山东大学也在积极新增专业,以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学校通过“四个一批”行动,即淘汰一批老旧专业、整合一批散小专业、改造一批传统专业、新增一批战略新兴专业,来优化专业结构。
山东大学相关人士表示,作为“双一流”高校,山东大学一直致力于加快培育布局国家急需专业,加强国家急需人才培养。近年来,学校先后培育增设了工程软件、密码科学与工程等19个战略新兴专业,形成了“优特新”高质量本科专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大学对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也在此次调整中得以体现。这两个专业已被升级改造为土木类中的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以及工程软件、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等战略新兴工科专业。
事实上,山东大学并非孤例。近年来,多所高校纷纷对本科专业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2年里,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达到2.1万个,同时撤销或停招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也有1.2万个。
这一轮专业调整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多位专家指出,国内高校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专业变革。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山东大学等高校积极行动,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培育新兴专业,以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将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