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以其独特的生命存在而闻名。这颗蓝色星球上,从微小的微生物到复杂的人类,生命形态多样且丰富。特别是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自古便对宇宙充满好奇,不断探索着世界的奥秘。
近年来,人类的探索步伐已跨出地球,迈向宇宙深处。其中,韦伯望远镜的发射是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中的一大里程碑。原计划耗资5亿美元、于2007年升空的韦伯望远镜,因设计复杂创新,最终耗资近100亿美元,主镜面直径达6.5米,是哈勃望远镜的2.7倍,收集光线能力更是其6倍。
韦伯望远镜位于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L2),距地球约150万公里,能避免地球阴影干扰,连续观测不受地球热辐射影响,为天文观测提供了稳定平台。其强大的观测能力,使人类能捕捉到遥远星系极其微弱的红外光,甚至可观测到135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初代星系产生的光线,接近宇宙的开端。
韦伯望远镜的成就斐然,拍摄到了马头星云、船底座大星云、南环状星云和斯蒂芬五重星系等珍贵照片,展现了宇宙的壮丽与神秘。然而,人类的探索欲望并未止步于此,有人好奇,韦伯望远镜能否观测到其他星球上的人造光?
提及外星生命,不得不提比邻星b。这颗位于三颗恒星系统中的行星,因三体小说而广为人知。比邻星b处于宜居带内,距离主星比邻星仅726万公里,其寿命长达3万亿至4万亿年,足以让行星进化出高等文明。因此,关于比邻星b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猜测从未停止。
有传言称,在2021年,有人声称在比邻星b上发现了人造光。然而,科学家表示,要观测到如此遥远星球上的人造光,其亮度需达到极高水平。以地球为例,人造光亮度仅占昼半球自然亮度的0.001%。若比邻星b的人造光强度与地球相当,韦伯望远镜难以探测。但若其人造光强度是地球的500倍,韦伯望远镜则有85%的可能性探测到。
然而,如此强度的光污染对行星生态将产生严重影响。比邻星b距离主星极近,仅为0.04个天文单位,但其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与地球相当。科学家指出,自然光与人造光在光谱上存在差异,自然恒星光光谱连续,而人造光光谱集中。若比邻星b文明的人造光强度未达到地球的5%,则韦伯望远镜难以探测。
关于比邻星b是否存在生命,科学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其处于宜居带内,接收到的光和热适宜,表面温度可使液态水存在,且可能拥有岩质结构和大气层,有利于生命存在。韦伯望远镜已在比邻星b上检测到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这些物质的组合预示着可能存在生命。
然而,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比邻星作为一颗活跃的红矮星,耀斑爆发频繁,产生的强大辐射和星风可能剥离行星大气层,使生命难以生存。比邻星b可能被恒星潮汐锁定,导致一面永远朝向恒星、温度过高,另一面永远背向恒星、温度过低,只有晨昏线附近区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
尽管存在诸多猜测,但真相仍需人类亲自探索。然而,比邻星距地球4.2光年,对人类而言仍遥不可及。目前,人类的飞行速度远未达到光速,连太阳系都尚未飞出。科学家正努力提升飞船速度,希望未来能登陆比邻星b,揭开其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