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在天文舞台上上演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太空漂移”表演。近日,这颗红色星球结束了长达两个多月的逆行期,于2月24日17时35分正式恢复顺行,标志着它从“倒车”状态切换回了“正常行驶”。
回溯至1月12日,火星在这一天达到了本轮会合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点,两者之间的距离仅为约9600万公里。然而,在此后的40多天里,火星逐渐远离地球,距离增加了约29%,达到了约1.24亿公里。这一变化不仅导致了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还显著影响了火星的观测亮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普专家王科超解释了火星逆行的奥秘。他指出,地球和火星都在围绕太阳公转,但它们的轨道和速度存在差异。地球以每秒约29.8公里的速度快速移动,而火星则以每秒约24.1公里的速度较慢地行进。每隔大约26个月,地球会在轨道上“超车”火星,导致从地球视角看,火星似乎正在“倒车”。这种错觉持续两个多月,形成了火星逆行的现象。
在这次逆行周期中,火星于去年12月8日在巨蟹座开始逆行,并在今年2月24日双子座结束逆行,重新转为顺行。在此期间,火星的观测亮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明亮的红星逐渐变得暗淡,亮度下降了约60%。
王科超进一步解释,火星与地球距离的迅速拉大是导致其观测亮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从1月12日到2月24日,火星的视直径从14.58角秒缩小到11.33角秒,亮度也从-1.4等跌至-0.4等。这一变化使得天文爱好者们通过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发现其极冠冰盖等细节变得模糊,仿佛被一层毛玻璃所覆盖。
尽管火星的逆行期已经结束,但天文爱好者们仍然有机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观测这颗红色星球。王科超介绍,火星的顺行周期将持续到2027年1月。然而,在2026年1月10日,火星将迎来合日现象,届时它将躲在太阳“背后”,与地球短暂“失联”。
火星的“太空漂移”表演虽然告一段落,但它留给天文爱好者们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这颗红色星球的每一次变化都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也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