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镍基超导新突破:90后团队纳米尺度“绣”出未来科技蓝图

   时间:2025-02-22 11:04:5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一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重大发现正熠熠生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携手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及清华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成果——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

薛其坤(中)和他的团队在实验室中,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项开创性研究。他们的身影,成为了探索未知世界的生动注脚。

这张示意图生动展示了薛其坤团队发现的常压下镍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研究成果。这一发现,犹如在科学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解开高温超导机理的谜团提供了新的线索。

长期以来,全球科学家对铜基和铁基两类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如同盲人摸象,各自窥见了部分真相。而薛其坤团队的这一发现,则如同摸到了大象的另一个侧面,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开辟了全新的道路。镍基材料也因此成为继铜基和铁基之后,第三类在常压下突破40K“麦克米兰极限”的高温超导材料体系。

薛其坤表示,这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更有望推动超导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惠及广大民众。镍基超导材料一旦实现应用,未来可能用于超导电子学领域,发展出低能耗器件;同时,这一体系的稳定也将为量子计算机芯片的研发提供新的可能。

在这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研究团队中,不乏“90后”的身影。南科大超导实验室里,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正努力“解码”镍基超导材料的微观世界。他们怀揣着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敢闯敢试,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这场科研接力赛中。

团队负责人、南科大副教授陈卓昱,便是这支“热血战队”的领军人物。从小酷爱物理的他,面对“转热门专业”的诱惑,始终坚定扎根物理世界。在薛其坤的领导下,他从零开始组建超导机理实验室,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

陈卓昱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了“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在氧化能力极强的条件下,实现原子层的逐层生长,并精确控制化学配比。这一技术如同在纳米尺度上“搭原子积木”,构建出结构复杂、热力学亚稳但晶体质量趋于完美的氧化物薄膜,标志着氧化物薄膜外延生长技术的一次重大跨越。

薛其坤对这支年轻团队的创新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DeepSeek、镍基超导材料等科技领域的突破,彰显了中国青年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他也希望更多高校能够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青年人才和青年学生,呵护他们的科研热情,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南科大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以“创知、创新、创业”为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打牢理论基础,并掌握更多创新创业技能。此次镍基超导成果的研发,便得益于南科大、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清华大学的合力攻坚。

薛其坤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学应在源头创新方面做出更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作。他建议高校在开展源头创新、攻克重要科学问题时,加强跨单位、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科研合作。同时,他也强调了“国产设备+自主技术”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薛其坤团队与国产设备制造企业联动、打造新型校企协同研发范式的成功经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