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北京科研经费“包干制”全面铺开,近1.6万名科研人员受益

   时间:2025-02-20 22:29:25 来源:新京报作者:新京报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市在科研经费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全面推行“包干制”管理模式,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改革举措不仅覆盖了多达3400余项科研项目,还惠及了近1.6万名科研人员。

据北京市财政局透露,自2021年起,该局便开始针对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的特殊性,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科技新星计划专项以及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科技专项等三类定额补助项目纳入“包干制”试点。这一举措旨在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经费管理体系,通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使经费调整更加灵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科研需求。

在“包干制”模式下,科研人员和机构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卢剑为例,作为“包干制”的首批受益者,他的团队在“全链条式放权”的支持下,科研进度显著加快。他们成功构建了多中心、大样本的国人前列腺癌多组学数据库,并在前列腺癌影像检测新理论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北京市财政局的这一改革举措不仅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还提升了科研项目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包干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将受益于这一模式。

北京市财政局还联合市社科联、社哲规划办,总结前期在自然科学领域实施“包干制”的有益经验,修订并印发了《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建设经费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包干制”改革正式在社会科学领域启动,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