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涉及知名烘焙品牌好利来的加班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事件的起因是好利来内部发布的一份通报,该通报表彰了两名员工因情人节备货连续工作29小时的“壮举”。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
29小时连续工作,这一数字令人瞠目结舌。在古代,这样的劳动强度或许还能引发一些“周扒皮式”的惊叹,但在现代社会,这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工作范畴。好利来不仅未对此表示担忧,反而将此举视为员工“积极主动的责任感和拼搏精神”,并给予了每人1000元的奖励。更令人震惊的是,通报还要求统计当天工作超过20小时的员工名单。
面对这一离谱的加班情况,网友们纷纷表示难以置信,并质疑好利来是否存在普遍的加班文化。有网友调侃道:“这是要打造‘好利来不夜城’吗?”
面对网友的质疑,好利来的一位店长出面回应,声称店铺正常情况下不会加班,平时都是早中晚三班倒,每个班次8到10小时,节假日也没有加班。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平息网友的怒火,反而被指为“此地无银三百两”。既然实行的是三班倒和8小时工作制,那么这两名连续工作29小时的员工究竟是从何而来?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好利来的这一行为显然违反了劳动法规定,将法律置若罔闻。
此次事件不仅让人想起了历史上的“血汗工厂”。19世纪的英国纺织厂中,工人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如今,虽然时代已经进步,但“加班文化”却仍然像幽灵一样徘徊在现代社会中。996、007等工作制度成为了许多打工人的痛楚,“自愿加班”和“奋斗精神”则成为了企业掩盖剥削的遮羞布。
好利来的这次事件并非个例,而是当前社会“加班文化”泛滥的一个缩影。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牺牲员工的健康和权益,将“加班”美化成“奋斗”,将“压榨”包装成“激励”。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仅伤害了员工,也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个靠压榨员工来获取利润的企业注定无法走远,一个不尊重员工的企业也难以赢得社会的尊重。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员工多一些关爱和尊重,少一些剥削和压榨。因为员工不是机器,他们有血有肉、有家庭、有梦想,他们需要的不只是金钱,更需要尊重和关怀。
在此,我们呼吁所有企业能够摒弃“加班文化”,真正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