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出自曾任浙江大学教授的郑强之口:“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存在差距,不少留学生在海外深造后,选择了留在国外,其中不乏顶尖科学家。他们似乎忘却了初衷,在异国他乡追寻个人发展。
理解他们的选择并不难,毕竟国外科研环境优渥,以美国为例,对科学家的重视程度极高,不仅待遇丰厚,社会地位也显赫一时。但这也引发了思考:倘若科学家纷纷外流,新中国是如何建立起“两弹一星”等高科技项目的?答案在于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毅然回国,他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新中国的强大国防。
提及天才,不得不提陶哲轩,他的成就远超那些年少成名的博士。陶哲轩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父母皆为杰出人才。父亲是上海籍医生,母亲梁蕙兰则是物理与数学的高材生。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陶哲轩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两岁时,他便对母亲讲授的数学表现出浓厚兴趣,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早已掌握了小学六年级的全部课程。
陶哲轩三岁入学,七岁时已自学微积分,并出版了一本关于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的书籍。这本书引起了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注意,他们邀请陶哲轩参加美国高考数学测试。八岁的陶哲轩,在满分800分的试卷中取得了760分的优异成绩,智力测试更是高达230分,远超爱因斯坦。
陶哲轩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跳级与荣誉,1992年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四年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年仅21岁。如今的陶哲轩拥有澳大利亚和美国双重国籍,是美澳两国争相追捧的大师级数学家。2006年,他荣获菲尔兹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每四年评选一次。
尽管陶哲轩的才华令人瞩目,但他并非中国籍。2009年,陶哲轩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次访问或许让他对中国的科研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然而,对于无数渴望顶尖人才回归的国人而言,陶哲轩的选择无疑留下了些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