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保铭
“海尔系”再下一城。
近日,工业自动化企业新时达发布公告称,海尔通过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认购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等方式,成为新时达的控股股东。
作为被投标的,新时达业务情况如何?为何会得到海尔系青睐?控股背后,双方有哪些业务考虑?
海尔斥资25亿控股
2月18日晚间,新时达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简称《报告书》),对此前海尔系拟控股新时达相关事项进行了进一步说明。2天前,新时达曾发布公告称,海尔系拟控股新时达。
据2月16日的公告显示,2月14日,海尔系企业“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与新时达三位股东纪德法、刘丽萍、纪翌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三人将其持有的6630.61万股、占新时达10%的股份转让给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
公告还显示,双方约定将股份转让后剩余的19.24%股份享有的表决权委托给给海尔卡奥斯。
海尔卡奥斯拟认购新时达向特定对象发行的约1.53亿股股股票。据《报告书》透露,此次发新股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报告书》中披露,如果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在18个月内完成,此次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一致行动安排以及特定对象股票发行完成后,卡奥斯的持股比例将达到26.83%,表决权比例将上升至42.47%。同时,将成为其控股股东,而海尔集团将成为其实控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变动之前的三大股东为一家人,同时也是该企业仅有的三位实控人。其中纪德法与刘丽萍为配偶关系,纪翌为纪德法与刘丽萍之女,三人因亲属关系构成一致行动人。
按照新时达方面披露的交易价格来看,海尔系此次从三位股东手里取得10%股权定价为19.61元/股,合计支付约13亿元;认购特定对象股票定价为7.99元/股,花费约12.19亿元,两项合计花费约25.19亿元。
除收购资金等事宜外,《报告书》还披露了控股后新时达在组织架构方面的调整。海尔方面有权在9名董事会成员中提名8位、在3名监事中提名2位,在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高管方面也由海尔方面聘任。
海尔斥资25亿控股新时达背后,重要原因之一或是看中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布局。
据悉,新时达是一家主营电梯控制、机器人、控制与驱动等产品及系统业务的企业。
卡奥斯方面回复,“根据新时达2024年半年报显示,新时达电梯控制器业务出货量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二、全球第四,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
卡奥斯方面还向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海尔将与新时达共享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营销、精益管理、品牌资源等各项能力,加速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实现行业引领。
同时,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的大数据、大连接、大模型的能力将与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形成深度融合。
向新时达董秘办方面询问有关问题,董秘办方面表示,“最主要就是双方的考虑。海尔在制造业这方面布局并进入这个(工业自动化)赛道,新时达在这方面又是国内工业化领域产品比较齐全的企业,可能双方在产品和技术上可以形成更好的融合。”
在询问在预亏时间节点进行控股是否有财务方面考量时,对方表示,“本次收购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就是双方赋能和协同,其他的我这边不太清楚。”
新时达预亏至少1.85亿元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目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是刚性需求,海尔通过控股新时达切入相关领域,对其在工业4.0浪潮布局产生新机会有一定保障。”
“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也是海尔最重要的布局方向之一,此次控股有利于完善海尔产业链、拓展业务边界。”张毅称。
张毅表示,“新时达自身业绩问题和技术能力是不成正比的。”在张毅看来,这对海尔来说也提供了一个控股的机会。
截止2月18日收盘,新时达收盘价12.29元/股,总市值81.49亿元,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7月,新时达总市值一度高至182.36亿元。与高点相比,市值已经跌一半以上。
据新时达最新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其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85亿元-3.67亿元。
新时达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大部分整梯厂商业绩出现下滑,整梯厂商降价压力及利润压力下探传导至部件厂商,对其新装电梯市场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产生影响。
而其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情况也受行业整体影响。其半年报显示,工业机器人系统行业竞争激烈,新时达的部分订单确认收入的时点因客户的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放缓而推迟,从而导致其工业机器人系统业务收入下降。
新时达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黄国辉也曾谈到相关话题。
他认为,“一方面,传统行业的机器人需求量趋近饱和,新兴行业的需求量尚未释放,市场需求的增速低于机器人企业扩张速度导致内卷。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是市场内卷的条件,同质化严重带来价格战。”
2024年上半年,新时达的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是其财报披露中唯一实现增长的产品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8.51亿,同比增长8.54%。
不过,从财报描述中,能看到该业务明显“降本增效”的痕迹。
2024年上半年,新时达“开发了双轴伺服驱动,采用了一体化散热器等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推出全新书本型通用变频器EM6,一方面可大幅节省柜体安装空间,降低客户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散热工艺的不断创新,实现了产品成本与体积的平衡”。
财报数据也能印证为何新时达“业绩和技术”不成正比。
2024年前三季度,新时达的营收为22.64亿元,同比下滑12.29%;归母净利润为4236.35万元,同比下滑153.51%。
2024年前三季度,新时达的资产减值损失为1989.87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增长2404.56%,根据其三季报显示,主要系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差异所致。
前三季度,新时达的存货为12.45亿元,同比增长15.34%;与此同时,其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同比增长7.78%和6.01%,达到3117.13万元和10.7亿元。
存货、应收账款等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现金流动风险。
前三季度,新时达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下滑17.93%,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下滑18.25%;为此,新时达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方面的现金支出“节流”22.35%,使得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仅3.45%。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货币资金出现了同比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货币资金为4.82亿元,同比下滑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