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童星瑶一瑶小肉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但这次伴随而来的是诸多争议与非议。这位小童星的父母因一系列行为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甚至引起了法律专业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援引《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乃至《刑法》,对瑶一瑶父母的行径提出严厉批评。
一些法律界人士指出,瑶一瑶小肉包近一年来的短视频作品中频繁出现多个品牌植入,如飞鹤、麦当劳等,这种行为虽未直接违反《广告法》中关于未成年人不得作为广告代言人的规定,但已逼近法律红线。律师助理小何解释说,这类情况通常被视为童星参与节目演出,而非直接的广告代言行为。
然而,真正引爆舆论的是瑶一瑶被父母故意扳倒并摆拍的一段视频。不少网友认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明确禁止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活动。安徽某律师和北京某律所的李律师均表示,尽管摆拍行为本身未必违法,但为了拍摄效果而让4岁的孩子承受高风险动作,显然是不合适的,甚至可能构成虐待。
面对法律的严格审视,一些童星父母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新策略。一种常见做法是让孩子以较为隐蔽的方式参与直播,如瑶一瑶的父母在某次直播中让刚洗完澡的女儿短暂亮相,尽管法律规定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但这种擦边行为仍时有发生。另一种策略则是利用孩子的影响力为父母自己的账号引流,瑶一瑶的父母注册了“瑶瑶的爸比妈咪”账号,成功吸引了超过200万粉丝,并通过商品橱窗进行带货。
这些现象引发了更多素人父母的效仿,他们不遗余力地在社交平台上晒娃,希望孩子也能成为童星或童模。然而,这些被品牌和流量选中的孩子,未来的生活并不总是光鲜亮丽。有网友曝光了童模拍摄笔记,揭示了孩子们在严寒中穿着单薄服装拍摄的不易,引发了广泛同情。
童星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其根源在于巨大的经济利益。瑶一瑶作为抖音顶流萌娃,据传年广告收入超过1600万元,这样的诱惑让不少家长铤而走险。然而,大部分童星和童模并没有如此光鲜的收入,他们的权益保护同样面临诸多挑战。用户对于萌娃内容的流量诱惑、平台规则存在的漏洞以及社会对儿童权益保护意识的不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如何让孩子在成名后依然保持童真与快乐,成为家长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一些明智的家长选择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注重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如B站UP主“叽叽歪歪的平行世界”通过带孩子周游世界的方式,既丰富了孩子的视野,又没有耽误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