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乐摩,这家曾从共享经济的泡沫中幸存并崭露头角的公司,近期披露了冲击港股主板的招股书,揭示了其从低谷到行业领头羊的蜕变之路,同时也暴露了其在快速发展中的挑战。
福建乐摩,以“乐摩吧”品牌闻名,其共享按摩椅服务已遍布全国300余座城市,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中占据显著市场份额。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3.3亿元跃升至2024年前9个月的6.15亿元,净利润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乐摩吧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捕捉到了消费者对碎片化放松的需求,以及在高人流密度场所的有效布局。从电影院、机场、高铁站,到商业综合体,乐摩吧的按摩椅几乎无处不在。据招股书显示,截至最新数据,公司已在全国铺设了超过50万张按摩椅,服务点位超过4万个。
然而,在乐摩吧辉煌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直营模式是公司运营的主线,但其盈利能力却远不及合伙人模式。数据显示,去年前9个月,合伙人模式的毛利率高达74.44%,而直营模式仅为34.22%。这反映出,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规模与效益,成为乐摩吧亟待解决的问题。
乐摩吧在电影院这一场景下的经营效率也令人担忧。尽管公司在国内年度票房超过500万元的电影院中入驻率超过一半,按摩设备数量也大幅增长,但来自电影院的收入贡献却相对有限。据招股书数据,去年9个月,电影院单张按摩设备的平均交易额远低于机场、高铁站及商业综合体。这可能与电影院观影环境的特殊性有关,按摩服务可能会影响观影体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
更为严峻的是,共享按摩服务市场整体规模有限,且缺乏成长性。据第三方机构报告,过去五年智能按摩服务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1%。这意味着,即使乐摩吧已成为行业老大,其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十分有限。
在乐摩吧冲击港股的背后,是其对资金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的现金流一直较为紧张。而银行借款的逐年增加,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因此,通过上市融资,不仅能够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运营资金,还能够助力其巩固行业地位,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有限的增长空间,乐摩吧能否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仍是一个未知数。在优质点位渐少、维护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运营策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