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2024年度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逐步公开,非上市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情况也逐一浮出水面。经过细致梳理,截至2月12日,已有约110家保险公司披露了相关薪酬信息。
保险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站在保险行业金字塔顶端的管理者们,他们的年薪究竟有多少?这些薪酬又是如何计算的呢?保险公司如何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也是行业内亟待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保险行业的薪酬风向似乎有所转变。根据“偿二代”二期规则,保险公司需在四季度报告中详细列报董事、监事及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薪酬情况。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多数保险公司董监高的年薪介于1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占比约六成。然而,仍有少数险企的董监高年薪突破了500万元大关,包括民生人寿、华泰人寿、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和美亚保险。
具体而言,华泰人寿与民生人寿的董监高中,年薪最高者分别达到了574.58万元和535万元。而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和美亚保险的董监高年薪虽在500万至1000万元区间,但具体数额并未明确披露。与2023年同期相比,保险业降薪趋势明显,年薪超过500万元的险企数量从10家减少到了5家。这一变化或许与近年来金融行业对董监高薪酬管控的加强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合资与外资险企在董监高薪酬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年薪超过500万元的5家险企中,除民生人寿外,其余4家均为合资公司或外资保险公司。对此,专家分析指出,这可能与这些公司的国际化运营背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更注重绩效激励的薪酬体系有关。相比之下,地方国资和大型央企控股的保险公司,董监高的薪酬则相对稳健,这与国资企业的薪酬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然而,保险公司董监高的薪酬与公司的盈亏情况并不总是紧密相关。例如,2024年财险公司中亏损最严重的申能财险,其高管最高年薪仍达到了222.26万元。同样,前海财险在2024年实现净亏损1亿元的情况下,其董监高的最高薪酬也高达400万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对于保险公司薪酬体系合理性的进一步思考。
那么,保险公司董监高的薪酬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多数保险公司表示,并未设立与盈利直接挂钩的奖励计划。但也有个别公司明确其经理层成员的绩效年薪与多个因素相关联,包括绩效年薪标准值、职级系数、个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以及年度综合考核结果等。这表明,虽然整体薪酬体系可能未直接与盈利挂钩,但在部分公司内部,绩效仍然是决定薪酬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如何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专家建议,保险公司应确保薪酬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薪酬与绩效的挂钩程度,以激励高管和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提供多样化的福利和长期激励计划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薪酬体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