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的辞职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位在华夏银行担任董事长近8年的金融界老将,于2025年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因个人原因辞去了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其辞职自2025年1月24日起生效。
李民吉的离职无疑给华夏银行的高层管理带来了新的变数。他自2017年3月从北京国际信托调任华夏银行董事长以来,便一直稳坐该职位,期间经历了多任行长的变更,以及多次代理行长职务的情况,是华夏银行近年来少有的“稳定因素”。然而,随着他的离职,华夏银行再次面临高层人事调整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李民吉的辞职距离他再次被选举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仅一个多月。在2024年12月12日召开的华夏银行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李民吉还被选举为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他便因个人原因辞去了所有相关职务。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让外界颇感意外。
关于李民吉的离职原因,市场猜测纷纷。有传言称他因触发“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而被迫离职,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未明确规定任职7年就必须回避。还有传言称李民吉“失联”多时,疑似被带走调查,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华夏银行的官方证实。也有业内专家猜测,李民吉或许因到龄退休而选择离职。
在李民吉离职后,华夏银行现任行长瞿纲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瞿纲与李民吉都曾在北京国际信托任职过,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他的上任无疑将给华夏银行带来新的管理风格和战略方向。
事实上,近年来华夏银行的高层管理一直处于频繁变动的状态。除了董事长职位外,副董事长、董事、行长、副行长、监事会主席、监事等关键岗位也历经多次人事更迭。这种高层管理的不稳定性无疑给华夏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然而,尽管高层人事变动频繁,华夏银行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资产总额达到4.3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4%;利润总额250.45亿元,同比增长2.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11亿元,同比增长3.10%。这些数据的增长表明,华夏银行在应对高层管理变动的同时,仍然保持了稳健的经营和发展态势。
不过,华夏银行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不良贷款率偏高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偏高的范畴。分析机构认为,这与华夏银行的公司贷款客户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制造企业有关。这些行业近年来产能过剩,导致一些制造企业偿债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
在此背景下,新任董事长瞿纲将肩负起带领华夏银行应对挑战、实现稳健发展的重任。市场期待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华夏银行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同时加强内控风控能力,降低不良贷款率,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