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券商界正密切关注并积极布局做市业务,视其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上海证券”)于近日正式获得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做市商业务资格,使得具备该资格的券商队伍扩大至21家,且仍有多家券商在排队申请中。
做市业务的核心在于符合条件的做市商根据监管规定和协议约定,在交易中提供持续双向报价等流动性服务。自北交所引入做市交易以来,市场买卖价差有所缩小,投资者交易成本降低,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
从目前的行业动态来看,尽管已有21家券商获得北交所做市商资格,但已实际开展做市交易的仅有18家。这18家券商在做市股票数量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主要源于各券商不同的做市风格和内部重视程度。例如,国金证券、中信证券等券商做市股票数量较多,而部分券商则相对较少。
据北交所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发布的2024年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中信建投、民生证券、东吴证券等券商在执业质量上位列前茅。这一评价从投行、经纪、做市、研究等多个维度全面反映了证券公司在北交所、新三板市场的业务表现。
券商对北交所做市业务的积极布局,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更是看重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地的发展潜力。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投入强度高,创新性和成长性良好,券商看好其未来前景和盈利能力。北交所制定的更低做市权限申请门槛,也吸引了众多中小型券商加入做市队伍,以提升市场流动性。
做市业务对券商而言,不仅有助于提升利润增长,还有望成为收入增长的第二曲线。国际经验显示,大型投行的做市业务对营业收入的贡献显著。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进,券商重资产业务结构面临转变,非方向性业务如做市商业务将成为行业共识,需求预计将不断增长。
为把握做市业务带来的机遇,各家券商纷纷采取不同策略。申万宏源证券作为首批新三板做市商,历史累计为超过340家新三板公司提供做市服务,并在北交所做市业务中表现出色。该公司将北交所做市业务定位为资本中介的载体和平台,致力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水平和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发现功能。
国元证券则依托其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持续迭代做市策略,扩大做市业务版图。该公司聚焦“专精特新”企业,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做市交易服务。还有多家券商如广发证券、财信证券等也在积极申请北交所做市业务资格,以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总体来看,做市业务已成为券商界竞相布局的新领域。随着北交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券商对做市业务的持续投入,预计做市业务将在未来为券商带来可观的收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