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婴零售领域,孩子王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2021年,这家专注于母婴童商品的企业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上市首日股价飙升超过300%,一时风头无两。然而,在这辉煌背后,孩子王却面临着不为人知的资金压力。
事实上,孩子王原计划的首发募资额为24.49亿元,但最终仅募集到6.28亿元,远低于预期。这一资金缺口,或许正是孩子王“豪气”背后的隐忧。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孩子王近期宣布将继续收购乐友国际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剩余的35%股权。早在2023年,孩子王已经斥资10.4亿元收购了乐友国际65%的股权,此次收购若成功,乐友国际将完全纳入孩子王麾下。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王为此次收购向银行申请了并购贷款,显示出其资金状况的紧张。
乐友国际作为北方母婴童连锁的佼佼者,其门店遍布北京、天津等地,对于主要布局南方的孩子王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并购目标。然而,这场并购并非一帆风顺。孩子王为了乐友国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两次收购的总金额高达16亿元,这给孩子王本就高企的负债水平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孩子王的资产负债率近年来一直偏高。与同行业公司爱婴室相比,孩子王的负债率明显更高。孩子王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积压金额也在逐年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其资金压力。为了缓解资金困境,孩子王不仅大手笔收购乐友国际,还斥资4.9亿元购买了关联方的房地产项目,甚至涉足美妆领域,收购了幸研生物60%的股权。
然而,孩子王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自2021年以来,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合计仅为4.29亿元。这意味着,孩子王买楼的花费就相当于其三年的净利润总和,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收购乐友国际剩余股份时需要向银行借贷了。
孩子王与其他线下母婴连锁品牌的一大区别在于其对“大店”模式的执着追求。以孩子王在南京万达广场的首家门店为例,其面积高达8000平方米,宛如一个母婴商业综合体。然而,这种“大店”模式也带来了高昂的成本投入,成为拖累孩子王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孩子王通过收购乐友国际,增加了中小型门店的数量,以期实现更高效的运营。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下滑的人口出生率,孩子王将下沉市场视为新的增长点。通过推进加盟业务和收购乐友国际,孩子王希望实现中小型门店的迅速扩张,以抢占下沉市场份额。然而,下沉市场的母婴门店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客流量减少、消费者进店不消费等问题困扰着众多门店老板,整个线下母婴行业正处于寒冬之中。
尽管作为头部连锁品牌的孩子王和乐友国际有可能成为行业大清洗的“受益者”,但线下母婴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的过程缓慢,而人口出生率低下带来的冲击却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即使市场集中度提高,也可能无法抵消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孩子王等连锁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孩子王需要更加注重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优化门店布局、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提升母婴服务质量等措施,孩子王有望在下沉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平衡“大店”和“小店”的运营效率?如何在下沉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这些都是孩子王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孩子王才能真正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成为母婴零售领域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孩子王并未放弃探索新的增长点。除了收购乐友国际和推进加盟业务外,孩子王还在积极寻求其他领域的拓展机会。这些努力或许能够为孩子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在下沉市场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