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萨莉亚财报揭秘:北上广营业利润下滑,平价西餐之王能否穿越周期?

   时间:2025-02-06 09:13:08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知名西餐连锁品牌萨莉亚公布了其2025财年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销售收入实现了16.4%的同比增长,总额达到612.75亿日元(约28.42亿元人民币)。然而,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却并未能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反而因在中国主要城市营业利润的下滑,导致股价次日下跌7.3%。

萨莉亚的业务版图涵盖日本、澳大利亚及亚洲其他地区,其中亚洲市场的销售收入为221.07亿日元(约10.25亿元人民币)。作为萨莉亚在亚洲的重镇,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在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萨莉亚的营业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至92%、82%和96%。尽管门店数量增加了约10%,但同店销售收入却下降了约10%,这一反差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素有“穷鬼餐厅”之称的萨莉亚,以其平价西餐策略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甚至被戏称为餐饮界的“萨门”。然而,近年来随着众多平价西式餐饮品牌的涌现,萨莉亚的核心竞争优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增长势头,成为萨莉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同为西餐品牌的必胜客相比,萨莉亚以低人均客单价著称,但其单店营收和利润率却并不逊色。萨莉亚几乎从不进行广告宣传,也不依赖高额折扣吸引顾客,而是凭借平价策略和优质产品赢得口碑。在萨莉亚,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价格亲民的西餐美食,从啤酒到主餐,价格均保持在两位数以内,这种平价带来的消费安全感正是萨莉亚的获客秘籍。

萨莉亚的平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深厚的品牌底蕴和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早在1967年创立之初,萨莉亚曾尝试过高价西餐路线,但因市场反应不佳而几近倒闭。痛定思痛之后,萨莉亚大幅降价并调整菜单,最终确立了平价意式餐厅的市场定位(1973年开始)。为了维持平价特性,萨莉亚不仅拥有自己的农场和中央厨房,还通过科学化研究提升运营效率,将员工薪水计算到秒,以降低成本并优化盈利结构。

萨莉亚的平价能力体现在其全业务流程中。门店选址多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商圈边缘或租金较低的位置,同时减少装修投入和营销预算。在食材供应方面,萨莉亚深入原产地投资建厂,实现种植端与中央厨房的标准化对接,门店后厨人员只需将半成品加热摆盘即可上菜。这种预制菜模式使得萨莉亚的产品品质和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在中国市场,萨莉亚被赋予了西餐界的“蜜雪冰城”、意大利的“沙县小吃”等称号。其能在平价定位下保持高利润(毛利率约60%)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门店选址策略降低了租金成本;二是食材原产地建厂和中央厨房标准化模式提升了运营效率;三是门店员工多为兼职,通过规划行走路线和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然而,平价并非萨莉亚发展的唯一驱动力。在餐饮业中,单纯依靠平价策略难以实现长期稳定增长。萨莉亚的成功在于其将平价作为一种系统能力来打造,从农场到中央厨房再到门店,实现了全流程的打通和优化。同时,平价也意味着取舍,萨莉亚舍弃了高利润、服务和仪式感,更加注重效率和标准化。

近年来,随着西餐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和竞争加剧,萨莉亚的平价策略正面临解构和侵蚀。一方面,众多平价西餐品牌以单店形式涌现,价格更低且产品多样;另一方面,一些大众创意西餐品牌混搭其他菜品,满足了消费者的尝鲜需求。这些新玩家的涌现不仅侵入了萨莉亚的市场份额,还优化了其自身的缺陷。

面对背景变革危机,萨莉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应对市场竞争。虽然萨莉亚甄选等新业态的推出试图给出新的答案,但能否成功穿越发展时间周期仍需时间观察。在一些中餐从业者看来,萨莉亚极致的标准化能力或许正是其穿越时间及更新迭代路上的最大阻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